近代时,国人是怎么学习英语的?

问答06

近代时,国人是怎么学习英语的?,第1张

近代时,国人是怎么学习英语的?
导读:在我国近代最开始的时候,这些人学外国英语,主要是用汉字来为这些英语标注音色。然后逐渐的揣摩这些英语的意思,但是后来在1840年 *** 战争之后,开始使用美国人编写的一些英文教材,正式开始用音标为这些英语字母注音,这也因此我国对外学习英语的一个过

在我国近代最开始的时候,这些人学外国英语,主要是用汉字来为这些英语标注音色。然后逐渐的揣摩这些英语的意思,但是后来在1840年 *** 战争之后,开始使用美国人编写的一些英文教材,正式开始用音标为这些英语字母注音,这也因此我国对外学习英语的一个过程开始逐渐步入了正轨,一直到当今社会的21世纪学习英语依然是一股热潮,这是人们为了能够提高自己而不得不走的一条道路。

首先我们要讲一下英语之所以会在这个世界上这么普及,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与英国的整个综合国力是非常相关的。因为英国自从工业革命之后,国内的经济以及军事实力得到迅速的提高,同时它的工业化水平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先进的,因此英国它就将对外扩张的目光放到了全世界,它不仅在许多的非洲南美洲,拥有大量的殖民地,同时在我国的亚洲也有很多的殖民地,其中最主要的那就是南亚次大陆的印度了,与此同时就是我国清朝时期的一些重要的港口城市。在英国统治的期间,许多人为了能够和这些英国人正常的交谈,做生意,他们不得不学习英语。

因此这些近代的中国人,他们为了学英语可谓是花了不少的心思,但是好歹他们找到了一种非常简单有效的 *** ,那就是用汉字为这些英语表音人们通过练汉字就可以表达出这句英文的整个过程呢,但是这样的方式被许多的外国传教士认为是一种非常糟糕的说法,因为翻译出来的这种口音是非常地道的中国式口音,让他们觉得非常的尴尬。

一直到后来大量的我国近代学生到欧美去留学,他们学习了大量的先进知识,同时也学习了正确的英语发音,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很多的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播,让整个中国的国民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对西方的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也因此让英文的学习在我国逐渐成为了一个狂潮。

1,背景相同,作为19世纪一同被西方列强打开闭关锁国的两个儒家文化圈的古老国家,中国的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让日本走上西化与本国结合发展的道路,所以日本的经验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确实有不少可借鉴的地方,因而从晚清来,清 *** 就开始向日本派遣留学生

2,地理位置上来看,中国日本两个国家一衣带水,比起到欧洲留学所付出的代价要少很多

3,科技文明的发展在晚清以来,确实比中国跟进一步,大量科技社会经济哲学的西方学术书籍由日本翻译为汉文。例如 *** 电报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之类的词语,都是由日本先翻译为汉文,所以到日本留学有先天的优势

  

   一、晚清时期的留学教育(1872~1911年)

  

  1872年,清 *** 之一批留 *** 童30人从上海乘船赴美,拉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史的序幕。此前,容闳、黄宽、黄胜三位青年于1847年在传教士的带领下赴美留学,有人以此作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肇始。但是,容闳等人留学美国,主要是一种小规模的个人行为,并不是有组织的 *** 行为。

  中国近代留学生派遣和留学教育的兴起,是在中国与西方的巨大差距下起步的。闭关锁国的清 *** 在1840年中英 *** 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在民族和社会的双重危机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魏源在《海国图志》这部介绍西方社会和总结 *** 战争经验教训的书中呼吁“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奏。

  1.晚清时期的主要留学教育运动

  在晚清时期,更具代表性、影响更大的留学运动包括派遣留 *** 童、派遣留欧学生、留学日本浪潮,以及派遣庚款留美学生。

  1854年,容闳作为之一个毕业于“美国之一等之大学校”(耶鲁大学)的中国人,从纽约启程回国。他回国后始终坚持“当使后予之人以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1]的教育理想,推动幼童赴美留学计划的形成。1870年,容闳通过丁日昌向洋务运动领袖曾国藩提出了派遣学生赴美留学的计划。曾国藩当即表示同意,次年与李鸿章等联名上奏清廷并获准。1872年8月,之一批留 *** 童30人在留学生监督刑部主事陈兰彬、江苏候补同知容闳的带领下赴美留学。此后三年,每年均按计划派出幼童留美,这四批幼童共120人成为中国近代之一代公派留学生。然而,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绝大多数幼童没能按计划完成学业(仅2人大学毕业)而被提前撤回。1881年,剩余94名原留 *** 童分三批遣送回国,由容闳提出、洋务派促成的中美教育交流史上的这一项开拓性举措就此功败垂成[2]。

  继幼童赴美之后,洋务派主持设立的福建船政局开始向欧洲派遣留学生。洋务派创办水师、船政学堂等新式学堂,以培养海军专门人才,增强海防力量。与此同时,他们提出“造材异域”,通过向造船、驾驶等方面技术先进的法英等欧洲国家派遣留学生,求得其知识技术,进而达到“自强”的目的。1877年初,由李鸿章领衔、三任船政大臣酝酿数年反复议定的《选派船政生徒出洋肄业章程》上奏清廷,并获准颁布实施。这份章程详细说明了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的必要性,明确提出了赴法国学习制造者与赴英国学习驾驶者的留学目标。是年,28名学生和艺徒从福州出发,开始留欧之行。福建船政局的首届留欧学生在1878~1880年间陆续回国,很快成为该局和北洋水师的骨干力量。后来,又陆续派出三届共49名留欧学生。派遣这批留欧学生目的明确,有利于针对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采用合适的教学形式。派遣章程还明确规定了华洋监督的职权和责任,对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3]。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 *** 惨败,被强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激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甲午战争促使晚清留学教育结束了20多年的徘徊局面,以异常迅猛的态势展开。留学日本成为甲午战争后留学教育的开端,留日学生从1896年的13名迅速增加到1904年的2 400余人、1906年的12 000多名,形成了规模空前的留日热潮[4]。留日热潮的产生及其发展的原因十分复杂。归结起来,一方面与清 *** “以敌为师”、“师日制日”的留学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与日本 *** 推行的“吸引”政策有关。洋务派的张之洞在1898年《劝学篇》中专设《游学》一章,论述游学日本的必要性。他指出,日本迅速强盛的原因在于有一批出洋留学的人才,他还列出了留学日本的五大优点。是年,清 *** 将该书颁行全国。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言,力陈留学日本之必要。光绪昭谕军机大臣,确定了派遣留学生并且优先向日本派遣留学生的国策[5]。与此同时,日本 *** 以“倍敦友谊”、“代培人才”为幌子,采取“吸引”中国留学生的政策,以达到逐步控制中国的目的。留日学生以读速成科和普通科为主,多学政法专业,习军事者也不少,学习理工科者较少。由于不少留日学生在新思想的影响下,成立了一些以“排满反清”为目标的革命组织,清 *** 开始调整留日政策,对留日人数和资格水平作出限制,1906年后,留日热潮逐渐消退。

  

当时是当权者觉得不学习国外的新东西不行了,就大批派出中国的青少年去国外读书。想振兴中华吧。现在国家也很鼓励大家出国留学呀。我们听说有些学校是985,其实就是一些重点大学的出国留学项目。每年国家都要拿出好几十个亿来资助这些学校的学生出国留学的。这对于家境贫寒却希望留学深造的同学来说是个改变命运的好机会。别的学校我不知道,我们学校每年基本上都能派出100多人去深造,今年听说是要派出160人。就这还是全国派出人数居于第二还是第三(前面好像有哈工大吧),可见国家的支持力度。机会大大的,就是要自己懂得去抓住机会。你也可以关注国家留学基金网站,上面经常会更新信息,其实机会真的很多,只要自己努力的充实自己,达到人家的条件。 就可以得到国家的资助去圆自己的梦想了,不过读成以后,是必须回国的。

回答者: 千与千寻的伤心

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始于十九世纪中期,也就是清 *** 时代,之一个留学美国的中国人是容闳。1854年容闳从美国的耶鲁大学毕业,他回国之后,将西方的文化带回来,想让自己的国家慢慢走向富强的文明之国,后来他努力让清 *** 派出了一百二十名学生到美国学习,但因为清 *** 内部思想陈旧保守,最后把他们都叫回来了。

后来再去美国留学是八国联军以后了,当时美国将一笔巨额退款归还给中国,用来帮助他们到美国学习,那时候,真的是掀起了一股留学风,在这期间,估计有一千多名学生因此获益,从而得到了去美国学习的机会。

发展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六十多万人出国留学深造,其中自费的人达到五十多万,占了总留学人数的百分之九十,可见,大家对留学的态度是多么的热情和高涨,自改革开放,各类留学人数突飞猛涨,这也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质的飞跃,咱们的留学生跑遍了全国各地,为中国的发展不断的添加砖瓦。

其实一个道理大家都懂,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也只有知识才能带领中国走出贫困,国外有很多的知识是我们国人所不知道的,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吸取国外的知识和文化来提高本土人文素质,也只有抓住教育才能抓住整个的经济命脉,所以留学对当代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也不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该学习更多的知识来为自己的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从国内外环境看,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近代史上,中国陷入了被西方列强瓜分境地,为富国强兵、救亡图存,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

2、日本明治维新后,不断学习西方,日渐强大,中国人开始到日本留学;

3、由于西洋各国路途遥远,路程耗费巨大,个人难以负担,所到西洋各国留学的大都是公派留学。而留学日本则不同,日本与中国只是一海之隔,路途短暂,费用低微,且日本学习西方文化技术比中国早,一时间,到日本留学成为 *** ;

4、对出身寒微、不满时局、立志学习西方文化技术以救国救民的爱国知识分子,日本成为他们自费留学的首选之地;

5、鲁迅当时家道衰落,生计艰难,要出国留学,只好选日本。

  从1872年到1875年,清 *** 先后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之一批官派留学生。

  1872年清 *** 往美国派留学生,这是中国翻译史上之一批留学生,年龄都不大,选定在10岁到16岁的幼童出国。根据当时的洋务需求,学生主要学习科技、工程等办洋务急需的学科。

  容闳组织留学,同时还制定了考试规则,合格的才能顺利进入预科,学习一年以后才可以出国留学。此后至1875年,清 *** 每年都要想海外派遣30名留学生。当时留学的人沿海省份最多,事实上当时招生时还闹出来一个笑话。有一天,一位官员来到村里,拜访各住户,看哪一家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国外接受西方教育,由 *** 负责一切费用。有的人申请了,可是后来当地人散布流言,说西方野蛮人,会把他们的儿子活活地剥皮,再把狗皮接种到他们身上,当怪物展览赚钱,因此报名的人又撤销。

  

您要问的是近代中国向西方派遣之一批留学生是在什么时期吗?洋务运动时期。根据查询学梯网显示,近代中国向西方派遣之一批留学生是在洋务运动时期。在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认识到了国家的不足,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联名上奏朝廷,请求朝廷批准能选派一些学生出国留学。选拔120名候选幼童,分四批出国,每批30人,每年遣送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