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住校内宿舍怎么样?有什么优劣势?

问答02

英国留学住校内宿舍怎么样?有什么优劣势?,第1张

英国留学住校内宿舍怎么样?有什么优劣势?
导读:英国的院校一般都会给新生优先安排校内住宿。留学生之一年住在校内宿舍好处的确有很多,当然有利也有弊:弊端:1、感受不到社区文化—校内宿舍通常自成一体,购物、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住在校外的话,各种选择则会更多更方便。2、圈子小—虽有得到保护的好处

英国的院校一般都会给新生优先安排校内住宿。留学生之一年住在校内宿舍好处的确有很多,当然有利也有弊:

弊端:

1、感受不到社区文化—校内宿舍通常自成一体,购物、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住在校外的话,各种选择则会更多更方便。

2、圈子小—虽有得到保护的好处,但是活动圈子却有限。

3、噪音大

4、人际关系有限

5、设施有限—校内住宿虽说都保证学生有自己的单间,但如厨房、淋浴间或洗衣机则至少是公共用的。住在校外的话,可能就可以少些人合用这些公共设施。

当然有弊也有利:

1、随时有人帮忙:学校的宿舍通常都会有宿舍代表,由于住在一块,可以帮忙解决新生遇到的问题。

2、学校住宿安全

3、学校收费透明—相比校外住宿则通常会涉及到地方管理费及水电煤气费等杂费。

4、校内学习方便—省下了不少在路途上消耗的时间。

5、容易认识朋友—通常会接触到来自五湖四海的留学生在一块,所以住校的话马上可以结交许多和自己境遇相似的留学生。

  又是一年出国留学季,又一批怀揣梦想的同学们即将踏上异国土地,那英国大学宿舍生活普遍很开放甚至可以说很混乱吗下面从多角度来回答这一问题。

  行前打包:请检查你的行李清单

 关于打包行李的问题,谣言弄得大家都扛着各种锅,带齐调味料,亲,这些在中超都有卖,别辛辛苦苦背来,还好多都用不上。如果实在想带,一个电饭煲就够了。英国人也要做饭的,超市那些厨具很便宜,床单被罩枕头什么的也不贵。对于带了整箱姨妈巾的姑娘,我只能说日用齐全夜用略短。

 来到英国,一定不要带太多衣服,因为一定会买新的,尤其女生。不说奢侈品牌,除了满大街的H&M、ZARA,个人更喜欢Topshop、Miss selfridges、New Look等,虽然这些高街品牌一直走在流行前沿,但难免有相同的流行单品、潮流元素雷同出现,Primark虽然不太算是高街,但很便宜。

 初到英伦:英国人真的绅士么

 初到英国的时候,路程相当坎坷。从曼城下飞机,一个人拉着两个大箱子背着包,步履艰难的往火车站走。中途没有绅士的帮助,却换来无数冷眼说我不要挡道,顿时对英国的好印象就木有了。还好在火车站办理young person card时,工作人员的好态度加回几分。火车轰隆隆到了约克。

 对于约克,可能好多国人都很陌生,大家都只知道伦敦,牛津,剑桥吧。说实话,约克除了有着浓郁的英伦气息,还有着沧桑的历史韵味。约克大教堂是欧洲更大的哥特式教堂,13世纪初建,有着精美的中世纪彩绘玻璃和世界最古老的侧廊。约克的学生出示学生证就可以免费参观,但不能上塔。

 英国人真的很注重礼貌!上车买票一定要对司机说Thanks或是Cheers,要感谢他们为你提供的服务。在路上,你可能经常会听到Sorry,别意外,有可能是他走路碰到你,或是正着急从你身边走过。不管他有没有错,英国人总把Sorry挂在嘴边,也可能是他没听到你说什么或是不明白你说什么。

 衣食住行:像英国人一样生活

 英国人的早餐通常是麦片粥冲牛奶或一杯果汁,涂黄油的吐司,煎培根、香肠、鸡蛋、蘑菇、番茄等,全吃完特别饱。午餐多是简餐,三明治就一杯咖啡。如果吃的丰盛点,一般主菜是烤鸡肉、牛肉、鱼等。蔬菜一般都不加工,放盘子里浇点橄榄油就吃。主食煮土豆,烤土豆,薯条,薯饼。

 到了约克,一定要体验一下英式下午茶Betty's。约好友二三,要一壶茶,大吉岭或伯爵茶,想喝奶茶就自己加牛奶和方糖。要一个三层点心盘,从上至下依次摆着水果塔与小蛋糕、英式松饼和三明治,传统要由下往上吃。边聊天边品茶吃点心,轻松自在的享受一个悠闲惬意的午后。很英国!

 刚到约克时,学校宿舍还不能住,就投奔了当地的B&B,Bed&Breakfast,提供住宿和早餐的旅店。在英国B&B很多,尤其是旅游城市特别多。我住的是两个老头开的,人特别好,入住之前有问题给他们发邮件,很快就给了回复。我行李特别重,也帮我搬到房间。房间干净温馨,很有家的感觉。

 英国超市有TESCO,ASDA,Morrison等,每家超市都有自己的特色。TESCO规模有大有小,但必需品齐全。ASDA离市区远,但规模大品种全。Morrison很大,东西全也便宜。Iceland多是冷冻产品,东西便宜。Sain *** ury's很便民。M&S贵但是质量好。不想排队可以尝试自助结账,自己扫码很有趣。

 逛超市推荐大家去Sain *** ury's,生鲜质素比Tesco好一些,但是价格差不多。不推荐没车的童鞋使用超市的Home delivery 服务,送上门的生鲜肉类都不是最新鲜的,所以还是大家辛苦一点,和室友拼车去吧。

 英国的银行很多,在英格兰,可以考虑HSBC, Lloyds TSB和Barclays。选择哪家,要看他的服务和规模。很多留学生用TSB,不收月费但是办业务排队总等好久。我用的是HSBC虽然有月费但是服务很好。如果你带了比较多的钱且暂时用不到,不如存到Saving account,利息高。回国一定要销户!

 不少学生选择去英国留学,那么英国留学生活是怎么样呢?这是很多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跟着一起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英国留学生活

 "你到底为什么来英国

 “感觉这一切是我想要的。”

 “因为国内学校专业与英国有合作,是之一个能来英国的机会,而且对于欧洲这边也比较好奇。”

 “音乐与体育让我对英国充满期待,但其中英国乐队Muse是我来英国的更大动力。”

 “当时有一定客观因素,初中的时候有机会在国外做了一个月的交流学习,当时就决定大学要去国外学习,喜欢那里的氛围。”

 "初来英国,一切如你所愿吗

 ”刚开始的时候真的不习惯,因为节奏差太多"

 "一根黄瓜折算成软妹币竟然要十块十几块,觉得太贵"

 "尤其是和英国人觉得很难融入,和国际生交流还会多一些,但和英国本土人人很难交朋友,有次我们Seminar小组机缘巧合分了个英国人,别的中国同学可嫉妒了(笑)“

 ”国内说英文,你可能希望说出来的英语句子是漂亮的,到英国了你会发现,不是这样的,能整明白就行。“

 "你的英国Everday是怎样的

 生活

 ”每天就是和朋友在一起,因为住在学校外面,一起走到学校上课。“

 ”一般就比较认真做午饭,晚饭的时候就糊弄糊弄就好了,因为毕竟一个人也没那么多心思去(做这做那)“

 ”我基本上就做一样的菜,但一般和我妈打 *** ,都编着和我妈说,我今天做了啥,吃了啥,我妈听了就觉得挺高兴。“

 ”他们(英国人)说的东西我们听不懂,我们说的他们也听不懂,不是说英语沟通的问题,而是不能get到对方的点,比如笑点就真的差很多,这个时候就觉得很尴尬,彼此都觉得没意思。“

 ”在国内可能你只要关心自己的学习就好了,但是在英国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自己去搞定。“

 学习

 ”无聊的时候很无聊,忙的时候很忙。英国课时少,最忙的时候,一周只有12个小时的课,非常强调自主学习。“

 ”感觉来了这边之后,课程压力和强度都比较大,老师讲的比较快,相对需要一个很快的适应。“

 ”在做实验方面,老外和中国人的工作习惯差别很大,中国人可以好几个小时呆在实验室不踏出去一步,老外不是这样的。“

 ”在这里学习就非常的自由,不管是思想还是 *** ,在课堂上你可以自由的说自己的想法,可以自如的表达自己。“

 ”我去了一所QS排名前5的英国大学,是我的Dream School,那两年我几乎就是住在图书馆里了,没有想过要成为优秀毕业生,只是单纯的想把一些科目考及格,真的累坏了。“

 爱情

 ”晚上的时候,国内时凌晨,所以想找一个倾诉的人都找不到,那个时候真的会觉得挺无助,觉得我要男朋友到底有什么用,我想你的时候你全部都不在。“

 ”当时男朋友先出国,我就不太理解他,为什么一天那么多小时他都好像没时间和我说句话,后来我也出国了,我就明白了。。“

 "那些Moments

 ”那个时候真的觉得一个人扛不住了,我就给我爸妈打 *** ,我爸很严厉的和我说过,自己选的路,爬也要爬完。“

 ”就那种感觉,你在那个地方成长,再在那个地方长大,后来慢慢你的圈子,你像家人一样的朋友都在那个地方,那就是你的家。“

 ”我给我妈打 *** ,我说我终于理解你干嘛老在家给我发脾气,又上课又做家务真的有时候好累人,好想发脾气。“

 ”我之一次回来的时候,我爸和我妈在机场接我,然后我妈就直接翻过等人的栏杆,叫我的名字,我妈真的太久没有见到我了。“

 "英国人如何看中国学生

 “真的学校里有很多中国学生,但他们一般在学校里都呆在一起,上课坐在一起,中午一起吃饭,周末一起出去。他们之间都讲中文,然后感觉很粘彼此。”

 “我一开始也觉得中国学生只爱和中国人在一起,但我也发现其中一部分非常想要与我们(英国人或者其他国家的人)交朋友”

 “我感觉中国学生不太high,感觉他们日常喜欢聚一起吃饭,或者去卡拉ok,但不是很能和我们(外国学生)玩在一起”

 “一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学生来到英国会改名字,我觉得他们每个人都有好多名字,但后来我觉得可能因为读音上相差很大,她们是为了方便我们才改名字的把,但其实我很想知道他们的中国名字“

 “我很好奇中国学生为什么会选我们英国的学校,是基于别人推荐,或者是网路上那些学校排行榜单,我觉得中国学生很少因为个人喜好去选择专业,大多数人选择一所学校一个专业是因为这个选择给予他们未来安全感。“

 “虽然我们文化不同,或者有语言障碍,其实也挺希望和你们多聊聊“

 来自她的故事

 (来自 *** 纪录片"我们在英国")

 Carey

 本科来自中国电视大学

 目前在英国莱斯特大学(Leicester University)攻读媒体和公共关系专业(Media and PublicRelation)

 ”在莱斯特传媒学院都是中国人居多,就我们班来说,大概一共80个人,外国学生不到20个人。而且我们班里的老外很喜欢和班里其他老外在一起,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一般上课吃饭都是他们自己坐在一排,虽然我们(中国学生)也想融入他们,但是无形中,可能他们觉得我们语言有问题,或者和我们说话觉得累,所以还是更喜欢他们自己的人在一起。“

 "出国之前,就真的会幻想留学生的生活很丰富精彩啊,真的来了之后,每个留学生可能都会很有感触,就是生活就是很简单的,业余生活很大一部分的乐趣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做饭,没有什么太多的业余活动。但冰箱里放的最多的还是速冻饺子,因为确实写论文的时候没有时间做饭,而且也没有心情做饭,所以整天吃饺子和挂面。"

 ”之一学期在我的专业其实总共加起来两篇8k字的论文,然后第二学期一开始各种handbook,各种论文砸下来,真的觉得更难了,任务更重了。然后我们专业,是四门课,两门必修,两门选修,作业加起来总共是1w5字,毕业论文也是1w2-1w5吧。

 ”英国这边我感觉都是,反正我的这个专业,上课的时间不是很多,每周差不多就4个小时的课,但有非常多的reading让你去读,如果你想上课更好的去参与更好的去听的话,你需要好好预习,上课前把阅读材料都读了,这会占用你很多的时间。

 英国和国内还不一样,冬令时的时候天黑的特别早,下午三点四点都有可能。“

 ”然后我在莱斯特业余的时候会去参加教会活动,一开始的初衷觉得这个活动是融入老外圈子的一个途径,但是学习圣经的过程中也了解了一些西方文化,以及一些西方人的思想,还有一方面收获了很多外国朋友,这就让我不会像很多中国留学生一样,只和中国人扎在一起。“

 ”其实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你可以不用有那么多顾虑去考虑这个学校的排名怎么样,比如你想学的这个专业,在专业领域里很好,并且课程的实用度很高,和你的预期很符合,所以这个就会使你的首选。

 而且留学生,学习其实只是一部分,日常的生活其实是更大的一部分,所以考虑的时候,城市也是很大的考量因素。莱斯特有market,真的对于生活很便利。“

有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410万留学生中,前八大申请国分别是美国、英国、中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及德国,这8个国家吸收了81%的国际留学生。

其中中国作为更大的留学生生源国,依然把目光投向了美加英澳和日韩等热门国家。

英国虽然是几个国家中接受留学生时间最短的国家,但是却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全球第二大热门留学国家。

那么到底是哪些优势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呢?

教育质量高,学历全球认可

在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中,英国的学校占比20%,其中前10名里,英国占了4所。此外,英国的教育历史十分悠久,论文、资料等非常丰富,十分适合研究类专业。

英国教育质量高,体制完善,结构完备,每年高等教育委员会都会对各个大学以及专业进行审查评比,确保教学质量。

英国学制短

众所周知,英国的本科仅有3年,而硕士只有一年,相比较其他国家的四年本科,硕士2-3年来说,英国留学着实能为家庭省下一大笔费用,同时又能很好的适应国内“硕士出路比本科好”的现状。

另外,受金融危机影响,英镑兑人民币汇率一直走低,间接节省了10几万的留学费用,现在每年留学英国的费用大概是20万人民币左右,和北美其他留学国家费用基本持平。

录取标准单一

英国留学另一个更大的优势就是,相比较北美和澳洲,尤其是美国的“求多元化,少单一成绩化”标准,英国录取基本只看成绩,不论是雅思成绩还是托福成绩,只要达到标准就几乎没什么问题。对学生提供课外活动经验(extra-curriculum)的要求不高,不作为主要参考因素,所以想要申请英国的同学只需专心考试就好。

大力欢迎留学生,过签率高

英国虽然在留学国家中开始比较晚的,但是留学生高于本地生的学费极大的 *** 了英国经济,所以英国 *** 近些年也大力在海外国家推广英国优质教育,并鼓励各国学生来英国学习各种课程,只要申请人向使馆提供充足的财力证明和学习计划,大多可以顺利拿到学签。

纯正的英式发音和环境渲染

英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大概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英伦式发音,据说如果一个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路上交流,英国人虽然不会表现出什么,但是内心会鄙视说美音的人。所以能在这样的正统环境下生活3-4年,不论程度如何,都能说的一口流利的英式英语,听起来都很有高级感。

新出台利好工作签证政策

英国为本科毕业生的工作生涯也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和利好消息,2014年英国出台新政策,国际生在完成学位课程后,签证可转为一年工作签证,即毕业生可留在英国实习一年,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铺垫。

  出国留学,对留学生来说融入当地文化圈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许多留学生在国外可能会遭遇人际危机。而大部分的中国学生往往都比较内敛,在融入新生活方面做得确实不够好。英国人的高冷名声在外,那么如何在这么一群高冷生物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呢还是试着融入他们的生活圈吧!

 中国学生往往羞于开口,这是十分不利于英国留学学习的,对于学习语言来说,环境很重要,出国留学后,要珍惜国外的语言环境。但是有些中国学生英国留学后,比较喜欢在自己的圈子里生活,朋友也都是国人。这对于提示自己的语言水平是十分不利的。

 想要融入英国当地的生活对英国留学生来说,是一件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的事情。在英国大学语言课程即将开学之际,我来教大家几招,帮助童鞋们快速融入英国的留学生活。

  1、学习当地人的交际习惯

 英国人通常不是很喜欢过度亲热,所以大家和他们交往要花些时间。要注意,英国人对隐私十分看重,不可以和他们谈论婚姻、财政、健康等话题。

  2、要知道当地人的话题

 大家想要和当地人成为朋友,首先就要知道当地人喜欢什么样的话题。大家可以从 *** 或报纸上获取最新的话题。

  3、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大家可以选择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或一些非正式组织。如果大家是成年人,可以约上几个朋友在酒吧消遣下,在增进友谊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当地的生活方式。

  4、努力让自己凸现出来

 无论是在社团还是在学校里,大家不能太含蓄,要主动站出来承担起一些任务。大家只要想做,随时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

  5、和想学中文的英国人共同进步

 如今想学习中文的英国人有很多,大家可以在网上发一些消息,找一些想要学习中文的英国人,和他们互相学习,这样可以练习自己的口语,增强自己的英语能力。

 总之,留学生们一定要大胆,自信,主动与英国本土学生交流。希望同学们有一个快乐的留学生活。

  英国留学推荐:

  英国人喜欢和有共同气质、性格的人相处,拒绝性格不合的人加入他们的圈子。很多小留学生到了英国,还是喜欢和中国学生扎堆,未能融入到当地人的圈子里。中国的小留学生们主要欠缺什么样的气质呢?  一、独立  在英国,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在孩子懂事开始,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就是平等的,所以学生从小就养成了“按照兴趣学习”,“学习是自己的事”的自主学习态度。不仅如此,这种独立精神也深入到孩子成长的各个方面,一般学生到18岁后,就要自己赚钱养活自己,即使是非常富裕的家庭,也不会替孩子支出各种费用,而是孩子给父母写借条,毕业后返还,而事实上是很多孩子在上初中后就开始自给自足,他们认为向父母借钱是件非常不光彩的事,如果让同学知道还在花父母的钱是非常丢人的。想想我们国内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说,还要父母用辛苦攒一辈子的钱去买房娶媳妇,所以国外的学生不喜欢接受中国学生做朋友,并不奇怪,因为他们不喜欢依赖父母及朋友,认为那是一件丢人的事。

  二、幽默  在英国从来没有“大人说话不准小孩插嘴”的规定,在国外大人之间的谈话,只要不是涉及到特别正式的谈判,在家庭或聚会中,孩子可以非常自然的与大人对话,即使是之一次与陌生人见面,他们也懂得如何加入一点小幽默,使见面变得非常自然而有意思。而中国的孩子与大人之间的对话基本上是“某阿姨好,某叔叔(伯伯)好。”然后在大人夸孩子有礼貌董事的表彰下结束。

  三、直来直去

  英国孩子的独立性在感情的表现上也非常突出,在国外,通常能听到孩子对父母是直呼其名的,如果在国内出现这种情况,那会被意为“大逆不道”。而在国外却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这样,孩子会有更平等的感觉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情感。

  中国小留学生需要培养学习积极性和生活独立性,到英国后能更容易融入当地生活圈,能蠃得英国同龄孩子的认可。

  我运气比较好,能够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实为人生一大幸事。 剑桥和哈佛都是世界一流高校,很难说谁更好一些。实际上,哈佛大学就是由剑桥大学的一批学者创立的。哈佛大学所在的地方,名字也叫Cambridge,和剑桥完全一样。但是国内经常翻译为坎布里奇,以区别于英国的剑桥。刚到哈佛的时候,和同学们聊天,他们一口一个Cambridge搞得我很迷糊,老觉得他们是在说英国那个。

 尽管二者有如此的渊源,英国和美国也同为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建立的英语国家,但在两个地方生活学习的感觉其实差别很大。没有在两地长期居住生活的中国人,很难想象。在两个国家学习,培养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别。想要申请出国的同学,很有必要了解这些差异。

 一

 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是世界上都很有名的,刚一接触,会觉得他们彬彬有礼,言谈举止都非常有风度,很有贵族范,膜拜之情油然而生。但接触久了,就会发现这种彬彬有礼的背后,多少隐藏着一些傲慢和保守。他们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礼仪和态度,很难做深入坦诚的交流,即使你在英国呆很长的时间,也很难融入他们的圈子。在英国,不同文化背景来的人们会更喜欢呆在自己国家的那个小圈子里面,文化之间的交融并不密切。英国本土的学生,周末就凑到酒吧喝酒狂欢;俄罗斯的同学们会每个周末到东正教堂做礼拜;中国的学生则会每个周末聚餐打牌;法国人、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都有自己的小圈子。我在英国呆了很长时间,几乎没有交到什么外国的好朋友,天天凑在一起的还是那几个中国同学。

 刚开始,我还以为英国人和美国人是一伙的,因为他们都说英语。后来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去苏格兰旅游的时候,遇到一个到英国来旅游的美国小伙子,我们请他一块吃我们做的饭。他很开心,就跟我们聊起来。谈到英国人,他说:“Our governments are OK, but our people are quite different”英国 *** 和美国 *** 在外交政策上总是一个鼻孔出气,但英国人和美国人其实互相瞧不上。英国人认为美国人缺乏教养、庸俗堕落,美国人则认为英国人高傲保守,冷漠刻板。

 等我到了美国,立刻感觉到这种巨大的差异。美国佬是很大大咧咧的,说话的时候动作很夸张,对人总是充满热情。因为没有那么多规矩和礼貌,沟通起来反而更容易。感恩节的时候,我们的教务秘书——一个西点军校的毕业生、退役军官,把各个国家的同学们邀请到他家里聚餐——这种在英国几乎不可能发生。他的家非常大,就像宫殿一样,客厅可以容纳50人同时进餐。我们吃的很开心,在席间致辞的时候,他就说:欢迎你们来到美国,请千万不要把自己当做外国人。这里没有外国人。我的爷爷是德国人,我是德国人的后裔;某某教授是爱尔兰人的后裔;某某教授是日本人,我们的主任是葡萄和英国的混血……所以其实大家都一样,往上追溯几代人都是从国外过来的。美国是一个由移民建立的国家,只要你喜欢这里、愿意住在这里,你就是美国人,也可以同时是其它任何国家的人。

 这番话让我觉得非常感动。这是一个大国和她的人民才能有的气度。在英国,这种话几乎不可能听得到——那是一个有着保守的宗教信仰和悠久的历史传承的国家,即使是社交宴会,也一切都得按照古老的传统来。在剑桥,也时常会有各国同学都参加的大聚餐,叫做Formal Hall,翻译成中文应该叫正式晚宴。参与者必须穿正装,在一些比较开放的学院,西装革履可以勉强过关,但在一些历史悠久的保守的学院,比如牛顿所在的三一学院,西服也不行,正式的服装是Gown,就是黑色的学袍——哈利波特**里面穿的那种。吃饭之前所有人起立做祷告,由学院院长用拉丁文说:“感谢主赐予我们食物,阿门!”所有人跟着念:“阿门!”然后坐下吃饭。饭菜永远是三道菜:首先是面包和开胃酒水,然后是土豆和牛排,最后是甜点,挨着顺序上,吃完一道换下一道。晚宴的桌子是一排一排的,不是圆桌,而且吃饭的时候不允许走动,所以你只能和对面以及左右的人聊天,碰到谁是谁,看见隔着两个位置的地方坐着美女,也是没办法过去搭讪的。我刚开始还觉得挺好玩,跑到不同的学院去吃Formal Hall,吃了几次就觉得这种规矩太多的聚餐比较无聊,就懒得去了。

 在周末,传统的英国人会严守基督教关于礼拜日休息的规定,除了出售旅游用品的小店以外(因为他们只有在周末才有好生意),整个剑桥的银行、超市、集市等等通通关门闭户,想要在星期天买些日常生活物资几乎就是不可能的。最神奇的是圣诞节,根据我在国内的经验,这么重要的节日,肯定街上有很多人,有很多好玩的节目……已经跟中国的同学商量好到了晚上出去逛街。谁知道一出门,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冷清的出了奇。原来平安夜英国人都是在家守着不出门的,唯一有人的地方就是教堂,一个个安静肃穆的坐着,连声咳嗽都没有,听上面的人用古典的拉丁文朗读《圣经》。那种严肃的气氛,我从来没在其它地方见过。我跟我的同学,又听不懂拉丁文,坐着又不敢走动,憋了两个小时可算完事了,这才溜之大吉。

 相比之下,美国不管是周末、重要节日,街上都人满为患。哈佛的周末聚餐和Formal Hall比起来要自由散漫的多。就在肯尼迪学院中间的那个大草坪的石头桌上,摆满了各种食物,有牛肉、土豆、水果、米饭……自己端着一次性餐具去取,然后随意坐在凳子上或者草地上三五成群的聊天,享受周末的阳光……如果赶上盛大的节日,比如一年一度的查尔斯河皮划艇大赛(Head to Charles),那就是沿着查尔斯河的两岸排上各种食物,连绵有好几百米,大部分都是免费的,可以一边观看皮划艇比赛一边各种吃。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人与人的交流、文化和文化的交融,就会变得容易了许多。

 另外一个更具体的对比是,美国的超市食物种类繁多,很容易买到适合中国人胃口的食品,如果到华人超市,不仅国内的食品全都买得到,而且还比美国超市便宜;美国的中餐馆也很多,价格也很公道。反之,英国一般的超市则很少能买到中国食品,专门的中国超市价格又很高,中餐馆数量比较少价格也高。这还是跟美国文化比较宽容有关系:美国佬是只要好吃的东西基本啥都吃,并不拒绝中国食品;而英国人比较保守,所以英国的中国食品主要还是依靠华人这个群体来消费,因此卖这些东西的地方很少,平摊下来各种进货成本就会比较高。

 ——总之,在生活上,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和中国人更接近:比较喜欢享受世俗的生活,吃吃喝喝,没那么多规矩。因此如果一个典型的英国人、一个典型的美国人和一个典型的中国人在一起,如果他们在语言上没有太多沟通的障碍,大部分情况下,你会发现那个美国人会和中国人比较谈得来。正因为如此,对中国的留学生来说,融入美国社会要远比融入英国社会容易得多。

 二

 看起来,我说了英国不少坏话,而把美国的留学生活描写的无比美好。其实,如果有人问我,更喜欢更怀念在哪里的学习和生活。我的回答会非常肯定:剑桥,英国的剑桥。

 保守和刻板,也有它的好处。文化和历史,能够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保护和沉淀。我到剑桥的时候,正好赶上剑桥建校800周年校庆,时间长得有点让人眩晕。几百年前的街道和建筑,保存的非常好,基本上没有怎么变。三一学院、国王学院、皇后学院……这些成立数百年的学院,保留着中世纪的建筑,气势恢宏、美轮美奂,美得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之一眼看到它们的时候,被彻底的震撼了。它们不是被当成文物古迹保存起来供人参观,而是一直在使用,是学生们的宿舍、教室、食堂,老师们的住所、办公室。里面有现代化的供水供电设施,教授的是最前沿的科学,但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还是和几百年前没有太多差异。想到自己将要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和学习,简直快要陶醉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只有在这种地方才能写得出来。

 由于宗教传统深厚、规矩很多,社交活动不像美国那么热闹和诱人,这里就多了一分安静和沉稳。因此,这里才是最适合一个人安静的读书、学习、思考的地方。每个学院,更高大巍峨的建筑,必定是教堂,以凸显人类的渺小和上帝的伟大。那些数百年始终不曾改变的建筑和传统时刻在提醒着人们:你只是这世界匆匆来去的过客。达尔文、牛顿、克伦威尔、凯恩斯、丘吉尔……这些人都到这里来过,看过同样的风景,走过一样的街道。再自命不凡的人物到了这里,都会心生敬畏,懂得谦卑。带着这种心态去读书学习,显然会比带着狂傲之心去学习能够获得更多的进益。

 在剑桥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大部分也会比较关注一些永恒的、抽象的主题,诸如宗教神学之类的,即使是政治学经济学这种比较贴近社会生活的讲座,其内容也会偏向抽象的哲学思考或者数学模型之类,总之就是让正常人绝对听不懂那种,跟现实社会、现实生活隔着那么一段距离。反之,在哈佛,各种讲座就是什么热门讲什么,诸如中东战乱、中国崛起、朝鲜局势、美国大选、金融危机……搞得很热闹。即便是大牌教授举办讲座,一般也会照顾听众的口味,争取讲的通俗易懂,间或的再穿插两个笑话,博得个满堂喝彩。

 英国(其实也包括整个欧洲),它的大学普遍有一种古典的学术氛围,比较强调一个人独自从事长时间的抽象理论研究。而美国则比较注意学以致用,关心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很多人都知道,剑桥大学是世界上出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学校。哈佛和哈佛旁边那所与它几乎齐名的麻省理工(MIT)——它们在美国的地位大体相当于中国的北大和清华——加起来都没有剑桥多。我去剑桥的时候,正好三一学院又有人获得了诺贝尔奖,由于剑桥基本上每隔一两年就会有人得诺贝尔奖,所以大家都见怪不怪了,只是在学校的主页上登了一则简短的新闻。得奖的人的头衔是Dr,也就是某某博士。这个头衔本身就很能说明剑桥的特点——保守、传统。

 因为欧洲古典的大学制度,一个专业只设一个教授职位,只要这个教授不退休或者去世,本专业的其他人再厉害也当不上教授。所以这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仁兄,虽然成就巨大,但是头衔就是某某博士,而不是某某教授。有人认为,这种保守的做法导致了很多优秀人才被美国大学挖走了。因为你在英国水平再高,可能还是个讲师,万一占着教授位置的那位前辈注意锻炼身体、长命百岁,你这辈子再努力可能都没啥希望取而代之。而如果到了美国,立马就可以成为教授。我在剑桥的导师,虽然是博导,但头衔还是Dr。她在国内的同行曾经想邀请她到中国某重点大学来讲课,材料报到学校有关部门,申请通不过:学校规定只有国际著名大学的教授才能被邀请,她只是讲师,不符合要求,如果要来只能路费和食宿自理——按照这个规定,前面那位诺奖得主要想到中国来讲课也只能自掏腰包了。

 这种制度看起来确实比较古板,有些落伍。但是,反过来看,在这种制度下,教授就只是一个荣誉性的职位(有些系则由教授兼任系主任,因此也还是行政职位),不是一个学术评价的标准。大学里面的科研教学人员,就不用天天打破头了的去琢磨怎么评职称。各种职称的考核标准,看起来都很重要很合理,就像我们学生考试一样,可以起到督促老师们努力研究的效果。但是,真正重要的科学发现,可能需要耗尽一个人一生的努力,如果每年都围绕着那几个考核指标团团转,一个人可能就很难做长远的打算,他的很多研究就难免急功近利。像英国的这种模式,一个人可以完全出于对某个领域的热情,数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其中,三年五年没有任何成果都不必担心,最后可能研究的更深入,更能做出伟大的研究成果。

 这种制度的弊端也很明显:如果一个人缺乏雄心壮志,只想混口饭吃,那么由于缺乏硬性的考核标准,他就会安于现状、无所事事。体现到学生的培养上,英国比美国也比较宽松。英国大学的博士研究基本没有很硬的指标,主要是学生自己和导师商量着办,最后提交一篇博士论文通过答辩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了。英国的博士学位一般是三年,硕士只有一年,而且优秀的本科生可以直接申请读博士无须拥有硕士学位。这就产生一种情况,国内一些优秀的本科生,直接申请到英国读博士。三年以后,他的同学们还刚刚国内硕士毕业,他就已经是英国名校的博士了。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当然具体质量如何并不好说,有可能水平很高,也有可能名不副实。英国教育的核心理念用中国话来说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相反,美国的博士生培养制度就非常严格,他们比较相信制度,不太相信个人的兴趣爱好雄心耐性之类的主观品质。博士一般要五年才能毕业。前两年需要系统的学习本专业的各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然后要阅读本专业指定的数百本专业书籍,参加博士论文申请考试,既有笔试又有面试。考试通过了,才能开始撰写博士论文。在考试通过之前,你的身份就是“PhD student”,考试通过以后,才能被称为“PhD Candidate”。很多难以通过考试,或者博士论文水平创新不足的,一个博士学位读个七八年是常有的事。读博士读一半读不下去了,看不到毕业前景,半路弃学去找工作的,在美国也是一大把。至于硕士的培养,美国一般是两年,也比英国要严格一些。

 因此,我喜欢剑桥胜于哈佛,原因是非常个人化的:我在生活上不太讲究,虽然不喜欢清规戒律,但也并不害怕在英国过清心寡欲的生活。而在学习上比较讨厌太多的考核标准,喜欢自己一个人专研思考。然后,喜欢安静,独自一人在古老的、静谧的校园中漫步沉思,享受那种逃离俗世的纯粹做学问的感觉,思考一些乱七八糟的跟现实没有那么密切联系、没有那么多功利色彩的东西。要做这样的事情,全世界没有比剑桥更好的地方了。

 我想我说的已经够多了,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喜欢享受中式美食,过不惯清淡的生活的,应该会喜欢美国;希望自己的学习的知识能够尽快的学以致用,密切关注世界时事的,应该也会喜欢美国;喜欢被考试等各种形式逼着学习,不然就可能犯懒的,也应该去美国;喜欢人际交往,做事爱扎堆的,应该去美国。希望体验异国文化风情的,应该会更喜欢英国,因为那里的西方传统文化保留得更彻底;喜欢一个安安静静的思考,不想被打扰,希望研习一些纯粹的理论问题而远离世俗喧嚣的,英国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当然,这一切都并非绝对,它只是根据我自己的所见所闻而言,仅供各位参考。

 前段时间,关于985院校与211院校之间“鄙视链”广为流传,其实,留学圈子里也有,下面的我来为大家分享海外留学圈里的鄙视链。

 在娱乐方面,看剧鄙视链:看英剧的鄙视看美剧的,看美剧的鄙视看日韩剧的,看日韩剧的鄙视看港台剧的,看港台剧的鄙视看国产剧的……

符号说明: 鄙视:> 互相鄙视:<>

 留学党之间的鄙视链

1Offer鄙视链

 Full-scholarship / Tuition-waived > Offer > AD > WL > Rej

 名校牛项目 > 名校水项目 <> 普通学校牛项目 > 普通学校水项目

 综排高专排高 > 综排高专排低 > 综排低专排高 > 综排低专排低 > 没排名

 排名高地理位置好 > 排名高地理位置差 > 排名低地理位置好 > 排名低地理位置差学费便宜 > 排名低地理位置差学费贵 > 排名低地理位置差学费贵中国人多

 白天上课 > 晚上上课

 工作日上课 > 周末上课

 2地区鄙视链

 US East Coast (NYC > Boston / Chicago > Philadelphia > Others) > California > Elsewhere in US > HK/UK > Elsewhere in Europe > Singapore > Canada > Mainland China > Aussie > Elsewhere in the World

 3英美校鄙视链

 HYP *** > Penn / Columbia / Oxbridge / Williams / Swarthmore / Amherst > Duke / Chicago / Berkeley > Dartmouth / Cornell / Brown / Northwestern / JHU / UCLA / LSE / IC / LBS / top LAC > WUSTL / ND / Vandy / Emory (typical top20) / Umich / UVA / NYU / CMU / top Regional > UCL/Warwick / Kings(top10 UK) > US top 50 > 51 > 52 > 53 > > Unranked

 Caltech > All above

 National University > Liberal Arts College > Regional University > Community College > Wild Chicken University

  4学生之间的鄙视链

 学霸 <> 学霸 > 学糕 > 学痞 > 学民 > 学酥 > 学渣 > 学婊 <> 学 *** > 学水 > 学残 > 学弱

 大神(大神都懒得鄙视学霸和普通人)

 口音:高贵冷艳的伦敦腔 > 最炫北美卷舌风 > to die的澳式音 > 天书般的Hinglish > 闹太套的Chinglish > 无法识别的Japanish

 留美的觉得,去腐国的都是接着留学去欧洲游的纨绔子弟;去腐国的觉得,留美的都是想通过留学留在美国的美分书呆子。

 5留学生科目之间的鄙视链

 商科 > 法学 / 医科 > 工科 > 理科 > 社科 > 文科 > 艺术

 6专业选择上的鄙视链

 理科:数学 / 物理 > 统计 / 心理 > 生物 / 化学

 工科:计算机 / EE > 其他工科

 商科:金融 > 管理 > 会计 > MKT > 其他

 社科:经济学 > 公共管理 / 政治 > 社会学 > 其他

 文科:哲学 > 新闻 > 历史 > 语言 > 文学

 7部门鄙视链

 IBD <> S&T > AM /PWM / PE > ECM / DCM / Research > Other Mid office > Back Office / 营业部

  8衣着鄙视链

 英国留学生:美国留学的都是土老帽,sweatshirts(运动衫)和sweatpants(运动裤)加起来,可以打发一辈子,他们难道都是去乡下留学了……

 美国留学生:去英国的都是些臭美的,女生裙子短靴小风衣,男生西装衬衫小皮鞋,讲究的都是表面的东西,没内涵……说我们土!你看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