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与钱钟书年龄相差多少岁

问答04

杨绛与钱钟书年龄相差多少岁,第1张

杨绛与钱钟书年龄相差多少岁
导读:杨绛与钱钟书年龄相差多1岁。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

杨绛与钱钟书年龄相差多1岁。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钟仰先,1910年-1998年),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

其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妻子杨绛,1937年,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之后完成多部经典著作和翻译作品,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扩展资料

钱钟书的性格特点

个性乐观

1966年,杨绛和钱钟书先后被打成“牛鬼蛇神”,双双接受“改造”。这对于有些人来说,简直是噩梦。但就是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钱钟书也保持着一份少有的幽默。

比如被迫剃了“阴阳头”,别人会觉得受了莫大的侮辱,而钱钟书却说:“小时候老羡慕弟弟剃光头……果不其然,羡慕的事早晚会实现。”

淡泊名利

还会迷恋钱吗

1991年,全国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要拍钱钟书,被他婉拒。别人告诉他会有很多的酬金以及曝光率。他淡淡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

参考资料来源 -钱钟书

1932年,从苏州东吴大学到清华大学借读,并认识钱锺书。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更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 *** 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钱钟书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是大学教授。自幼钱钟书便聪颖过人,加之自己的努力,青少年时便已声名斐然。钱钟书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和文学评论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有着卓越的贡献。

钱钟书能力极强,即使是在清华,也表现得极其出色。他曾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把130万册藏书从甲字之一号(中文)和A字之一号(外文)通览一遍,还要批注。

在清华,钱钟书读书四年,修了33门课:29门必修,4门选修。英文、法文、伦理学、西洋通史、古代文学、戏剧、文学批评、莎士比亚、拉丁文、文字学、美术史,他都涉及。钱钟书的成绩十分优异,在当时的文学院乃至全校都难与为匹。

钱钟书从小喜欢给名人、名学者“挑刺”,到了清华园,看清了许多学术名流的真实面目,他就越发显得狂了。他在随便的谈话中,就敢挑剔中文系主任朱自清、哲学系主任冯友兰的学问。

钱钟书天赐才情,记忆力超群,但他的刻苦却又是非常人可比的。他一个星期读中文,一个星期读外文。周六将读过的书整理好,写好笔记,然后抱上一大堆,到图书馆还了,再抱一大堆回来。

1932年,钱钟书认识了清华外国语研究生杨绛,两人一见钟情。杨绛也是出名的才女,才子佳人的姻缘,成了清华的一段佳话。1933年,钱钟书从清华大学毕业。1935年,他和杨绛结婚。同年,他以之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在国外留学期间,为博览国内不易见到的书籍,钱钟书日夜埋首苦读于图书馆内,孜孜不倦。因为用脑过度,患上了长期头晕症。后来回国后很长时间内每到晚间,只能闭目 *** ,什么事都不能做。

1937年,钱钟书获牛津大学副博士学位。同年,到法国巴黎大学学习。

1938年,钱钟书偕杨绛回国,在香港上岸,至昆明任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

1949年后,钱钟书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文革”爆发后,钱钟书夫妇均受到冲击,去河南“五七”干校改造。他62岁时才拖着“老弱病残”之躯回到北京,此后潜心著述《管锥篇》。

钱钟书在学术上更大的贡献是在文艺批评领域。他纵览百家作品,直言评点,开了一代文艺批评的新风。他写下了《谈艺录》、《管锥篇》、《宋诗选注》,都成为学术界的经典作品。此外他还创作了《围城》等小说。《围城》作为学者小说,在艺术上有着卓然不群的风格,它的最显著的特色是讽刺与比喻的手法贯穿于作品的始终。

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 *** 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

钱钟书先生留学英、法,谙熟西方文化,但从不以此为傲。早在1945年,一位友人就在一篇记述钱钟书的文章中 写道:“他为人崖岸有骨气,虽曾负笈西方,身上却不曾沾染半点洋进士的臭味,洋文读得滚瓜烂熟,血管里流的则全是中国学者的血液。”这段话很能再现钱钟书的风貌。打开《槐聚诗存》便可以看到许多怀念家乡与祖国和凝聚着爱国 *** 的篇章。

1938年,他留学英、法结束时,像他这样杰出的俊彦,当时在英、法找个收入丰厚的工作本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此时祖国正处在日寇侵略的水深火热之中,他怀着“相传复楚能三户,倘及平吴不廿年”(《槐聚诗存·巴黎归国》)的赤诚的爱国之心,毅然地回到了“忧天将压、避地无之”、“国破堪依、家亡靡”(《谈艺录》)的故国。1949年北京解放前夕,有的人流亡国外,可是钱钟书偏要留在大陆。杨绛先生后来在《干校六记》中怀着诚挚的感情忆及这件事时说:“默存常引柳永的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只是舍不得祖国,撇不下‘伊’。”“文革”中,钱钟书受到冲击,并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杨先生曾问钱钟书:“你悔不悔当初留下不走?”钱钟书毫不犹疑地回答说:“时光倒流,我还是照老样!”表现了钱钟书对新中国、对中华这块热土和对安身立命基础的传统文化无限的热爱,不管国家怎样贫困落后,也不管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曲折和苦头,自己受到过多么不公正的对待,他都不更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几十年来,他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一道,历经风风雨雨、共度艰难险阻,也共享收获与成功。他始终积极地工作着,用他满腹才华和生花妙笔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提供着更好的精神产品,也为世界的知识宝库积累着财富。他为此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力量和生命。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最重要、最可宝贵的品格。

1910年10月20日(公历11月21日) ,钱钟书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教育世家,伯父钱基成,父亲钱基博(子泉),叔父钱基厚(钱孙卿)。

1925年,钱钟书十五岁返家度暑假,乃得知《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 等选本,从此开始系统阅读,是一生治学之始。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入校不久就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高到让同学拜服的地步,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录取。

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

1933年,与杨绛订婚。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以之一名成绩(8795分,为历届中美和中英庚款平均分更高)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同船赴英。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之后随妻子杨绛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女儿钱瑗出生。

1938年秋,与杨绛乘法国邮船回国。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

在湘西两年。完成《谈艺录》最初部分,约相当于《谈艺录》初稿的一半。完成《围城》 的布局、构思,有《中书君近诗》一册。有论文《中国诗和中国画》。此文后来收入了《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旧文四篇》和《七缀集》。

1941年,由广西乘船到上海,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散文随笔集《写在人生边上》由开明书店出版,是“开明文学新刊”之一。写作《围城》。其时困顿于上海沦陷区时期的经历和情绪,对《围城》题旨和书名的确定有重要的影响。

1945年,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年中,其短篇小说《 *** 鬼》、长篇小说《围城》、诗文评《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

1949—1953年内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并负责外文研究所事宜。1953年院系调整,清华改为工科大学,文科部分并入北京大学。钱钟书摆脱教务,在文学研究所工作。

1955—1957年,在郑振铎、何其芳、王伯祥等人的支持下,穷两年之力完成了《宋诗选注》,选注了宋代81位诗人的297首作品。

1957年因父病到湖北省亲,有《赴鄂道中》五首绝句,寄寓了对当时形势的感受。此年父亲钱基博病逝。

1958年,《宋诗选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

五十年代末成立《 *** 诗词》英译本定稿小组。 袁水拍任组长,乔冠华、钱钟书、叶君健任组员。小组的工作至文化大革命爆发暂时中断。

1966“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经受了冲击。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所幸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省罗山县的“五七干校”,一度担任过信件收发工作。

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省罗山县的“五七干校”。不久,“五七干校”迁至淮河边上的河南息县东岳。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在“五七干校”,钱钟书一度担任过信件收发工作。1970年6月,女婿王德一被逼含冤自杀。

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返回北京,开始写作《管锥篇》。

1975年,海外误传钱钟书的死讯,在港、台、日本等地引起了一阵悼念活动。此误传于1977年前后被澄清。《管锥编》初稿完成,此后又陆续修改。

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 *** 诗词》英译本出版。诗作《老至》寄寓了对形势的感受。

1979年4月至5月,六十九岁的钱钟书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赴美国访问。访问了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贝克莱分校等,大受欢迎。《管锥编》 1—4册由中华书局相继出版。《旧文四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收有《中国诗和中国画》《读〈拉奥孔〉》《通感》《林纾的翻译》等4 篇文章。《宋诗选注》重印。

1980年11月,赴日本访问。在早稻田大学作《诗可以怨》的演讲,《围城》重印。

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1983年,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身份主持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并致开幕词。《 *** 鬼》和《写在人生边上》被列入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

1984年,钱钟书的《也是集》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出版。

1985年,《七缀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包括《旧文四篇》和《也是集》上半部的3篇文章,共7篇文章。

1989年,《钱钟书论学文选》由舒展编成,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此书包含有钱钟书新补手稿约20余万字的内容。

1990年12月,电视连续剧《围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获得普遍好评。

1991年,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谢绝拍摄。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