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深造的学子该不该回国工作,为国效力?

问答04

出国深造的学子该不该回国工作,为国效力?,第1张

出国深造的学子该不该回国工作,为国效力?
导读:对此,要独立的看。留学生也只是一个统称,享受国家大力投入的资金扶持,和自己自费留学的,这两类需要承担的义务自是不同。希望有能力者能更多的回国发展作为国家的公派留学生,在国外学习了先进的知识和科技,并且所学知识能推动祖国发展。理所当然应该为国

对此,要独立的看。留学生也只是一个统称,享受国家大力投入的资金扶持,和自己自费留学的,这两类需要承担的义务自是不同。

希望有能力者能更多的回国发展

作为国家的公派留学生,在国外学习了先进的知识和科技,并且所学知识能推动祖国发展。理所当然应该为国效力,即使不选择回国,也应该回报国家的投入,多多资金回流祖国,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对于国家来说,更多有能力的留学生能够选择回到祖国当然是更好的。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身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所以站在社会层面上,是希望更多的留学生能够选择回国发展。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但对于那些私人自费留学,一点儿也没有依靠国家的资金的留学生,那么当然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哪个国家能够为你提供更优质的岗位,能够更好的发挥你的才华,并且得到产生更多的价值,就去哪一个国家效力。所以站在个人发展的层面上,假如国家此刻还尚未发展到能够提供给你施展才华的岗位的地步,那么选择在国外任职也是人之常情。

无愧于心,不理非议

当然可能会遭受一些非议。譬如,选择留在其他国家任职,同时能更好的从事的科学事业,杨振宁先生曾经为此加入过别国国籍。到了晚年,先生思念故国,而放弃别国国籍,又带着资金和技术回归祖国,这个时候还遭受了很多非议。尽管杨老先生在别国的时间一直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些力量。无论做何种选择,总之先要做到无愧于心,然后不管外界对自己的选择做什么样的反馈,便都可以坦然处之。

最后还是期待国家发展更加迅猛,有识之士都能得到重用,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民都能幸福安康。

一、这就需要自己和父母权衡利弊,出国留学的好处是开阔眼界,增加自身含金量。代价是花费大,国外学校毕业要求高。如果家里条件可以,加上孩子自觉努力,就没问题。

二、出国留学的利弊:

利:

1、出去几年,首先,可以领略国外的优美风光并开阔了眼界,而且在国外生活工作几年之后可能就有了西方国家那种先进的思想理念,这种理念的意义毫无疑问会对生活和工作有很深远的影响。

2、其次,出国后会改掉某些陋习,比如说拖拉懒散,缺乏时间观念等等,道德素质也会有很大提高,至少不会再象某些中国人那样随地吐痰和乱闯马路,不乱扔电池和白色垃圾等等。当然,也许没出去之前就已经很有教养。

3、出国对毅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是一种极好的锻炼,能很好的培养吃苦的精神,也许出国这几年就能让人拥有一辈子这样的顽强品质。

4、有张过硬的洋文凭和真正的本事,此生衣食无忧!

5、练就一门地道的外语,前途无量!

6、或许还能赚回一笔美圆,欧元或英镑,能就创业前的原始积累!

7、没准移民了,过上某种意义上的幸福生活

8、没准能成为外国公司驻中国的业务代表,领国外工资,在国内生活,想穷都难!

9、短短几年的国外辛苦拼搏后,就能从此坐享稳定的高收入,这是其他人干一辈子的活都难以实现的梦想!

10、如果是男的,男儿志在四方,理应乘此青春年华好好磨练一下自己,然后再闯出一番大事业,那是何等的辉煌!如果是个女的,出国镀了金之后,身价自然提高了,从传统意义上讲,这也就注定了老公要么很有钱,要么很有文化,权利或地位,将过上富裕的或高品位的生活!

11、现在大学毕业工作难找,与其在国内考研不如到国外去镀金,从时间上讲都差不多,但含金量自然不可相提并论了。

弊:

1、首先这是一种 *** ,赌注是青春,父母的期待,以及老爸老妈一辈子的积蓄(有钱人例外),会感到很大的压力,而且要在这种压力下度过好几年!

2、国外的生活可能和所想象的差别很大,许多欧洲国家人口稀少,冷清的街道,低矮的平房,城市市容还不如中国的上海和深圳,甚至象是农村!

3、国外的高消费往往会让人囊中羞涩,总是得去挑选别人看不上的便宜货。

4、生活上的不习惯到处都有。

5、会发现很难和外国学生打成一片,很难容入到他们的生活。

6、毫无疑问,不论在哪,穷人往往是不会让人尊敬的。在国外,身份地位要比别人低,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7、某些外国人有很强的排外情绪。

8、国外大学都是宽进严出,会发现毕业总是那么艰难,甚至有些时候会想到放弃。

9、最难克服的是深深的“乡愁”和孤独感,出了国的留学生很少有没哭过的。当很努力了学习却老跟不上时,当很勤快工作了却还被老板无情的羞辱和扣钱时,当满肚子牢骚地回家却发现钱包丢了时,特别是当生病了,全身难受却只有一人呆在窄小的房间里时,当这时母亲打了 *** 还要勉强笑着说:“妈,我在这边一切都很好,别担心”时,那种感觉该是多么的痛苦!

10、回来之后会发现朋友都已经有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和家庭,而除了一张文凭之外,一切还得从头开始,而这时也许会觉得年轻时的闯劲已经不再,说不定甚至会去羡慕别人稳定的平淡的生活,他们尽管不是很富裕,但却很幸福!

我想现在富二代除了香车豪宅可以拿做炫耀以外,剩下来的最主要就是出国留学了。很多富二代现在在国外都极度奢侈,无所事事,派对Party

一:让孩子在出国留学前先把英语学好,当然我指的是一定要亲自考过雅思托福考试,而不是仅靠些后门或关系出国留学进国外名牌大学,我相信一般富一代的孩子英语都不会糟到哪里,不过也有例外的,

如果你的孩子实在英语不行,那更好进好一些的英语培训机构,比如环球雅思,全国连锁,保分通过率也更高,花钱上好的培训机构比你花钱吃喝玩乐要实在得多,也对孩子更有利。

《雅思剑8考题教材》和《畅销机经系列》等最新更好的模拟真题不妨也让他多做点,自己努力得来的往往会更加珍惜,出国留学也不例外。

三:我想这个应该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那就是考试成绩。千万不要让他滑到班里倒数了你才发现不对劲,也不要老顾着你的事业生意而忽视了孩子在国外的学习,那么你还不如把他交给中国的大学,国外的教育环境本来就放松,而我们知道教育的更好 *** 是放松不放手,作为富一代家长千万别以为孩子在国外了就放手,这个时候更应该抓紧。

真正懂得教育孩子的富一代,他永远不会富不过三代。希望以上建议有助于把孩子送到国外而又不知所措的家长们,尤其是富一代的家长。

首先就是生活问题,与成年大学生相比,高中生出国会让父母更加担心,尤其是除了学业上的问题外,父母还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可以适应国外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是否可以照顾自己,如今许多中国孩子过着自己的舒适生活,就像他们在家时的同龄孩子一样,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甚至都不计划每周和每月费用。

所有可能的事情都会在任何时候打击自己的孩子

可以想象这样的孩子出国后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国后,所有孩子的生活都必须自己处理,生活将面临巨大压力。依赖能力强的孩子将非常不舒服,无法照顾自己带来的无敌打击是致命的,对于许多父母来说,如何解决这种情况是最麻烦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自我生活能力,显然不建议放弃出国学习的计划。

在年轻时你可以出国锻炼,不仅可以学习文化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对于正在形成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高中生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锻炼机会,这也是出国留学的好处,健康与安全问题也是家长担心的,国际社会在过去两年中并不安全,骚乱频发。

出国留学的学生的安全尤其令父母担忧

然而尽管说出国留学时必须注意安全性,但不必自己吓自己,甚至不必成为心理负担,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只有相对安全的人,许多人认为,在美国每个人都有枪,没有安全感,实际上不是,美国对枪支弹药实行严格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危险场所和与危险人身接触,因此最重要的不是去哪里留学,而是在发生危险时能够避免伤害并及时保护自己。

如今,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大,跨国恋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事,外国女孩也逐渐见识到了中国男孩的优秀,纷纷来华结婚。但在民国时期,这种恋爱通常是无疾而终的,即使人家女孩愿意,家长也会拼命从中阻挠,毕竟那时候的中国,远没有现在这么强大,任何一个母亲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犯傻”,尤其是在战争年代,一切都是未知数。

1919年,英国女孩Gladys *** ayler(泰勒)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传教士家庭,7岁时,父亲为将她送回了英国,接受传统教育。1937年,泰勒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牛津大学,学习法语语言文学。对泰勒来说,儿时的记忆总是那么难忘,她怀念在北京胡同的时光,想念她的中国小伙伴,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想回去看一看。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中国留学生杨宪益,杨宪益出生于1915年,是个富家子弟。不过在杨宪益身上,泰勒却从来没有感受过傲慢,他器宇轩昂,幽默风趣,才华横溢,和杨宪益站在一起,泰勒有一种沐浴在阳光下的感觉。不久后,泰勒爱上了杨宪益,她崇拜杨宪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那股深厚的沉淀气息,使泰勒果断将专业改为了中文,她也因此成为了牛津大学攻读中文学位的之一人。

当时,正值日本大肆侵略中国,杨宪益虽人在国外,但他仍心系祖国,他无时无刻不想着回国效力。1940年,杨宪益毕业后准备启程回国,泰勒也一同前往,实际上,她早已做好了与杨宪益远走高飞的打算,杨宪益去哪,她就去哪。可是,泰勒要去中国的消息被母亲知道了,母亲苦口婆心地劝她不要去,说中国正在打仗,现在回去会有生命危险。

但是,泰勒说什么也不听,她就是要与杨宪益生死与共。见女儿如此冥顽不灵,母亲最后撂下了一句狠话:你们结婚后,孩子一定会自杀的!你们的婚姻不会超过4年!这是母亲对女儿下的“诅咒”,也是一种反话,她希望泰勒能知难而退,听她一句劝。但尽管如此,泰勒仍一往无前,来到中国后不久,她与杨宪益就在重庆结了婚,并从此改名为戴乃迭(Gladys Yang)。

婚后,二人一直从事翻译工作,《楚辞》、《鲁迅选集》、《儒林外史》等作品,都被他们翻译成了外文,就连最难的《红楼梦》也被完美地翻译成全本。尽管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但戴乃迭的感情生活却一波三折,由于她是外国女子,在那个年代不被普遍接受,她在哪都免不了受到异样眼光,就连婆婆也是如此。但是,她仍然默默承受了下来,并生下了长子杨烨与两个女儿。

可是在1966年,他们夫妻二人却被关进监狱,接受了一系列的调查审问。在此期间,戴乃迭紧紧咬牙支撑,一刻都不曾屈服,她想给孩子们做榜样。不幸的是,她的儿子杨烨却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最后在身上浇满汽油,自焚而亡。儿子死后,戴乃迭想起了母亲当年的诅咒,她害怕再失去两个女儿,结果得了老年痴呆症。1999年11月,戴乃迭离开了人世,而杨宪益也从此失去了生活的支撑,不再出现在世人面前,最终在2009年11月去世。

戴乃迭晚年曾说,从不后悔当年的选择,她只后悔没有早一点认识杨宪益。

如果是我,我会建议孩子尽量在国外工作3年后回去

因为留学之后零工作经验立刻回国 ,除了英语好点,其他方面的起步跟国内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差不多,跟广大海归也差不多,竞争力没有明显提高,国内事业发展起步阶段,一般工资不多,加班不少,国外起步工资相比较国内高很多,加班少很多 ,在国外工作可以绕过国内打工的前三年,在某些领域可以接触到更加先进的技术 ,并获得更加国际化的思维训练,所以说毕业后在国外历练历练也是好的。

如果孩子不愿意继续呆在国外,我会建议他进行长远打算,尽量不要超过6年再回国,原因是:以荷兰举例 ,获得永居卡或入籍的年限是5年, 如果不是特别喜欢国外的生活环境, 待的再久,附加值没有,很多工作经验5年以上, 做的出色的, 国内的工资待遇跟国外差不多, 事业发展却更好 。

国外工作的职场天花板很明显, 同样再接着工作5年, 国外的事业发展和待遇一定是上升的, 国外的却是很稳定了,回国及时积累人脉、 建立团队、 这点非常重要超过35岁回国 ,又没有国内工作经验时, 就业市场上会跟尴尬 ,非常容易高不成低不就。

以上仅仅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最终的情况还是要看孩子自己是否愿意,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合理的选择,毕竟漫漫人生路还是要自己走完的,父母和其他人只是引路人,不管孩子做出什么选择作为父母的都会选择支持。

 “做母亲的,又想让她自立,又想给她更全面的指导,怎耐我的能力和说服力实在不够。”那么,出国留学父母孩子如何沟通?我跟您一起探究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国留学父母孩子如何沟通

 

 前段时间不是放得新年假么~有一些同学放假回国啦,孩子从海外归来,家长忙东忙西,问长问短之余发现自己的孩子有点跟出国前不太一样了。屋子也不像以前那么乱了,还会帮着做菜了。但是更多的不同是感觉孩子成熟了。这些家长有时候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与世界脱轨了,总感觉心离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远了……

 总是会有留学生的妈妈这样问: “孩子离开家时,还是非常单纯幼稚的。短短两年,似乎没法同她沟通了。 总是说‘你别用中国思维想问题,我大了,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事情。’做母亲的,又想让她自立,又想给她更全面的指导,怎耐我的能力和说服力实在不够……”这话对于留学生的父母们听起来熟悉吧?

 留学生的妈妈,都是伟大的妈妈!一方面她们无私地贡献着一切财力、体力、能力和感情,一方面时刻不敢松懈地捕捉国外新闻,子女动向,以及一切可以和自己的孩子撤得上芝麻绿豆大关系的点点滴滴。即便如此,伟大的留学生妈妈们还是普感力不从心,追不上孩子的变化。其实,和留学生子女交流中的技巧可以用心理学的方式解决。把对方的心思想通了,把孩子的心理过程的来龙去脉弄明白了,就可以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了。

 下面我们就开头的问题一起来分析分析,看看究竟是哪里让留学生的妈妈和孩子的意见出现代沟了呢?当然这些都是小鑫娘根据多年的经验所总结的,不代表全部的留学生都是这样滴~

 “孩子离开家时,还是非常单纯幼稚的。”这说明这个留学生(年龄未知,但多半是高中后出国留学读本科,或者大学期间出国。如果是在国内上完了本科出去读研究生的学生还“单纯幼稚”,请家长自己检讨。)从小到大被家里保护的比较好,没有遇到过什么波折和大的挑战。“单纯”是件好事,人不论年龄,心灵纯净都是美德。然而“幼稚”却不那么利于年青人的社交、求学、以及职场发展。

 这样的孩子出国留学,在遇到各种艰辛和挑战的时候可能因为心理和能力方面准备不足而经历更加曲折和漫长的适应过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留学生留学初期(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想家、不适应,出现情绪波动,甚至出现抑郁情绪,严重影响了作息和学习。中国道家有句名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易懂,很多中国家长却难以做到。多数中国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都含辛茹苦地手捧着“鱼”送到孩子嘴边,甚至连鱼刺都择好了喂给孩子,认为这是一种疼爱和保护。许多孩子年龄不小了,连鱼刺都不会择,更别说知道去哪里钓鱼,以及怎样钓鱼了。

然而子女出国留学后,父母鞭长莫及。 留学生人生之一次必须自己站在水边钓鱼,会经历各种紧张、慌乱、惊险、茫然、不知所措;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犯错甚至受伤。留学生们不论之前自我感觉的好坏,在遇到问题时候都会shock,就好像触电般的震惊与痛楚。而相伴迩来的,有时候还夹杂对父母的埋怨和愤慨。这是一种潜意识里的归因,是人本能地对自己的错误作出合理的解释:造成自己不适应或者犯错的原因要么是自己不够好,要么是父母没把自己教好。有些学生的情绪表现在某一个极端,也有的人两种归因都有。有了怨气就要找地方撒气。一些学生选择了冷处理地“生闷气”,也就是冷淡父母,不给他们打 *** ,或者即便通话也没什么可聊的。还有一些学生选择了热处理“发脾气”,与父母永远话不投机,说几句话就能瞬间翻脸。

 让很多留学生家长百思不解的是,自己的孩子一向温顺,怎么突然就变的不可理喻了?其实这是人的潜意识里的情绪在作祟,很多留学生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心情怎么这么不顺,为什么和父母谈话的模式开始不由自主。回到源头,父母需要从小培养子女的独立思考和行为处世的能力。既要赋予孩子一颗纯净的心(做人),也要培养他们独立拼搏的能力和灵活坚韧的性格(树人)。父母们还要明白,不论孩子出国前准备有多么的充分,一个人留学海外,一定会吃一些苦头和经历风雨。遇到消极的心理波动是很正常的,负面情绪的存在会在无形中左右孩子与家长的交流方式。这一点不是孩子故意为之,也希望家长理解,同时帮助孩子疏导情绪。疏导的目的是要“通”,而不是“堵”;如果孩子越说越急,父母那边越说越气,双方就会不欢而散,达不到“通”的目的了。当然,家长也不能一味地纵容孩子,由着他们在 *** 或者视频的那头发脾气使性子。具体的谈话技巧不是一句两句能够说明白。简单地讲,家长需要倾听,给孩子发牢骚、诉委屈的机会。让孩子感到自己还是从前那个“小宝宝”,可以无忧无虑不受批评指责地诉说心事。这样父母会赢得孩子的信任,帮助他们释怀,还能够获得宝贵的信息以帮助自己和孩子进一步分析判断解决问题。

 “短短两年,似乎没法同她沟通了。”两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在人生长河中真的不长。但是设想,孩子从出生到两岁的短短两年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宝贝不仅体重翻倍,长了头发和牙齿,还学会说话和走路。初长成的青年在两年时间里虽然在体貌上不会发生明显的本质变化,但是心志和思想却可以突飞猛进。留守在国内的家长们所有的信息资源停留在孩子出国留学之前的状态下,且父母本身的生活环境改变也不大。相反,留学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自己的“战斗模式”和之前有天壤之别,每天要应付的东西都不相同,几乎天天面临新的挑战。因此,留学生和国内的父母们可以说是长时间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次元中,有点“地上一日,天上一年”的感觉。

 因此,留学生的父母们想要不out,必须拿出“追星族”的精神--孩子留学的国家和城市的新闻时事,网上各种留学生和家长群里的动态,国内社交媒体以及 *** 新近流行的种种,样样要学习,样样要熟悉。家长们可能会说,我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现在还得倒追,也太惨了吧!的确,亲子关系是相互的。留学生本身应该理解父母的期待,体会他们的愿望和情绪,同时邀请父母参与到他们的成长和变化的过程中。小奔为这个话题还能单独写一篇文章给留学生。

  问题是,咱们今天解决的是家长怎么能和自己的成年且留学海外的子女保持热度, 通畅交流,那么恳请各位家长还是端正态度,看看怎么从自己着手下出之一步棋。对留学生子女的关注以及同他们的交流必须紧密,中间不能忽紧忽慢,要培养出一个适合自己及孩子的节奏和频率,并且保持贯穿至留学生涯的结束才行。咱们这位留学生妈妈显然是跟着自己的女儿跑,有点落队了。其实,沟通的关键是要保持思想上的同步。家长们要通过倾听和观察,还有提问以及自学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以求同步。

 “(孩子)总是说‘你别用中国思维想问题,我大了,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事情’” 。孩子的这个说法有两层意思。首先,“你别用中国思维想问题”,说明留学已经起到了作用。孩子意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并且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暂不论中西思想孰优孰劣,孩子的这个回答中已经明确表态,自己妈妈的思想方式和自己接触的并且接受的思想存在巨大的差别;孩子不太认同妈妈的观点。听到异议,正常人的之一反应大多是“我的观点怎么不对了,你说说!”这是小奔上文中提到的“堵”的笨办法,是逼着孩子把好好的聊天往辩论甚至是吵架的方向引。聪明的办法是“通”,家长正好借机会和子女好好交流,可以问“你的观点怎么就有道理呢,快给我讲讲!”这样谈话的艺术是疏导和倾听。好处之一就是通过子女的解释和介绍,父母不但了解了国外的行情、风俗、理念,还对子女的思想获得了了解和理解。同时,询问和倾听给了子女充分的尊重,把他们放在了和家长平等的谈话高度,而不是较家长之下的聆听高度。这样做的同时也解决了孩子说的后半句话所折射的问题。叛逆期的孩子,正处在人格定位和定型的过程中。这个时期的留学生遇到了人生中从未有过的挑战,经历了惶恐和磨砺,进而是收获成功后的喜悦和感受到自身的强大。俗话说“出生牛犊不怕虎”,更不用说是一只刚刚体会了成长和成功喜悦,浑身充满力量的牛犊了。

 咱们再来读读题眼,孩子说自己“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事情,而没有说“我有‘能力’解决自己的事情”。如此看来,孩子实质是在替自己 *** 。家长爱孩子,那都是实实在在毫无保留。父母们恨不得把自己尝过的甜、吃过的亏,知道的、经历的一切都传授给孩子。当孩子不能接受自己的意见时(比如孩子说的不认同母亲的中国式思维)就摆出家长的姿态强加给孩子。这个时候对话的双方谁更有理已经不重要了,辩论的主动权由谁在家里更具权威来定夺。家长担心孩子在外面时间长了,翅膀长硬了之后就不再听自己的了,于是忙着巩固自己的权威地位。各位家长都有过和自己领导交流的经历吧?如果您遇到一位武断专行的领导与您意见不左,您是不是或者敷衍了之,或者无奈从之?不管怎样心里总是不爽吧?想要痛快地坚持己见恐怕离被炒鱿鱼也不远了。所以,家长们如果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把自己当恶领导一样对待,那还是先放下身段用平等平常心态来和孩子交流吧。

  “做母亲的,又想让她自立,又想给她更全面的指导,怎耐我的能力和说服力实在不够。”这真是母亲最动情的心里呼唤! 想让自己的孩子真正自立,当母亲的一定要咬牙作出一些恨举动。比如老鹰妈妈必须亲自将小鹰从悬崖上的窝里踢出去,才能完成小鹰飞翔的华丽转身;这其中纵然有风险,但是所得更丰。换个角度想,把未成年或者刚刚成人的孩子独自送到陌生的国家学习居住,这本身就是个特别独立的活儿,孩子想不成长独立都难。这个问题的核心不是孩子有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而是家长对孩子是否信任,是否有信心?至于给孩子全面指导的问题,真的不是一人之力短时间内就能办到的。

 当父母的不要自责自己的能力不够。孩子不需要自己的父母是部百科全书;孩子们期望的父母是那个最理解自己,倾听自己,帮助自己分析问题,能够让自己完全信赖的人。当然,小奔上文说过,父母要想与时具进,必须豁出去一些时间和体力去不断学习和了解孩子的生长生活环境,这样父母说出来的话才能在“点儿”上,彼此间的距离才不至于渐行渐远。最后小奔必须在提醒家长们一句,一个成年人被“说服”的可能性是很微弱的。这绝对属于用蛮力。记得孩子说的自己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事情吧?看出名堂了吧?其实这是个母慈子孝的和谐家庭,所谓的交流问题实际上是母女间的“较劲”,各自在争话语权和决定权。当父母的必须再三提醒自己,孩子已经成年,必须向对待成年人一样和他们交流。这个疙瘩解开了,其他问题就都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