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英国读书和国内有什么不同 怎么适应英国的课程

问答02

去英国读书和国内有什么不同 怎么适应英国的课程,第1张

去英国读书和国内有什么不同 怎么适应英国的课程
导读: 对于我们同学来说,初次去英国读书,肯定会有不适应的地方,那么现在我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英国读书课程和国内的区别,希望能有所帮助。 英国留学英式课堂和国内有哪些不同  从表面上来看,英国的大学比中国轻松许多。一个学年只要修够120个学分

 对于我们同学来说,初次去英国读书,肯定会有不适应的地方,那么现在我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英国读书课程和国内的区别,希望能有所帮助。

英国留学英式课堂和国内有哪些不同

 从表面上来看,英国的大学比中国轻松许多。一个学年只要修够120个学分就够了,也就是六门课。有些课只持续一个学期,所以相对来说是比较悠闲的。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一天只有一节课或者一个星期上三天休四天。

英国的课程形式大体分为三种: lecture, seminar和tutorial。一般来说,Seminar是最常见的。 lecture就跟国内的大课一样, 根据你所学专业的人数,有时候100多人一起上课,有时候200多人一起上课。这种课的特点就是教授型,没有太多互动。但即使是在这种形势下,西方教育推崇的学术自由还是可以体现的—如果在lecture中有任何疑问,可以直接举手提问,这种行为一点都不会让人觉得不自在。

  Seminar其实就是国内的小班授课, 一般大概20人左右。有的时候碰巧遇到上课的时间是节日,或者天气不好的状况,课室里可能就10个人左右,那个时候你就会有种VIP的感觉。不同于lecture,seminar侧重的就是学生间,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和互动。可以把它总结为探讨性的课程。课程一开始老师会大概讲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就会发handout,上面有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接着,就进入到自由讨论的时间。一般老师会讲学生分组,这样能够促进不熟悉的同学之间的交流。交流与沟通是西方教育很重视的问题,他们相信,只有在沟通中,老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们是否真正了解,只有在交流中,才会有新想法的迸发。在你与同学沟通的时候,其实是对自己逻辑的梳理过程,这样能够锻炼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也会随时加入学生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深刻地体会到教育的平等性。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前辈,同学也不是你的竞争对手,我想着就是西方教育的一大优势--给你很大的自主和自由。在这种形式的促进下,你会发觉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对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准确表达出来。

  最后一种Tutorial就相当于国内的一对一授课, 所以说人少还是有一定好处的。起码在国内的话,一个班3、40人,想安排一对一授课时间也不允许。Tutorial的流程就是老师会在办公室贴一张register的表,你只要把你在你选择的时间写明就可以了。在见老师之前,最理想的状态是提前三天将你的草稿或者构思写下来发给老师,这样他有可以有个准备的过程。当然如果没有时间,你也可以直接带着问题当场去问老师。Tutorial一般是自愿的,就是你可以选择去或者不去。当然比较聪明的学生都是会善于利用这样的机会,因为你得到的意见是非常有针对性的。

留学英国如何尽快适应英式课堂

  1每天查邮箱, 更好绑定至手机实时查收email课程通知,和任何变动,老师都会通过邮件通知,不要妄想有人给你打 *** 或发短信,哪怕这封邮件发于8点30分,通知9点的课换了教室。

  2一定要确保完全明白课程表的安排,并及时更新教室变更的信息。

 你的课程你应该随时可见,存入手机,或者打印放在包里。另外教室的位置很重要。很多学校都是以代码命名教室,不看学校地图完全找不到。

  3阅读书目很重要 一定要知道本周哪些是必读书目,并能都在图书馆或者 *** 资源中找到。

4一定有规律地主动去约见自己的导师在导师面前维护自己的正面学生形象。 说句现实的话,你的导师是那个你毕业求职时要给你写推荐的人,请自己衡量重要性!

 5在英国学校,截止日期就是截止日期作业和论文一定要在截止日期前上交,不然写得再好,评分也会降低。实在无法按时完成,如果有正当理由, 一定要在截止日期前申请延期。

  6重视老师给出的评语, feedback一定要仔细阅读尤其在你对老师的分数有异义的时候,去和导师谈谈,改分不太可能,至少明白自己下次怎么才能做的更好。

 7说到英国学校里经常有的小组学习和小组讨论方式无论讨论和学习的是什么,记得最重要的是做好小组计划,确定目标,和一定 管理好时间。

8一定不要犯拖延症所有的课业要趁早 ,被挤压到最后的感觉真的一点都不好玩。你躲不过的,所以为何不早点动手呢。在作业被布置的之一时间,就做好完成这项课业的计划,好好管理自己的时间,从容地完成。

  9绝对不能抄袭, 不能作弊Reference和quotation一定要做好,转述别人的话,不是简单换掉几个词就可以了的。学会用线上检查抄袭的软件,在上交前检查一下自己的作业。

  10记笔记是一门学问

 如果记不下来全部,那就记重点,很多课上老师的举例,可以课下和同学对照,相互补齐。 笔记更好在当周的周末重新看一遍,看看自己是否真的理解自己写下的东西。你的笔记一定要做好排序和归类。排序和归类可以包括:科目全称,日期,老师的姓名,所属章节,主要讨论的问题等。

  最后看看英国的考试形式

陈述展示 Presentation

 一个人或多个人走上讲台,利用自己 *** 的信息板或电脑幻灯片就某一课题来做陈述,一般时长在10-20分钟不等,结束后老师和在座同学都可以提问。答不上来怎么办?扣分!!只要是在英国都难逃这个厄运,这里简直是presentation的天堂,有事没事老师都让做presentation,做不出来就很倒霉了。大家天天都要group discussion,endlessly

  论文 Essay

 在英国写论文最不能犯的错误就是抄袭,如果需要引述他人的观点则一定要明确标明出处。无论字数多少,每一篇论文的最后都应该包含reference,并且以规范的形式书写,以帮助今后研究你论文的学者可以进一步查证。(友情提醒一个常用软件Turnitin,大家可以提交之前自己先测试一下抄袭率。每个学校或者专业有自己的抄袭率,只要Turnitin上测出来没超标就没问题)

 英国大学对论文的最后期限(deadline)要求也十分严格,一般要求学生同时提交打印出来的论文和电子版本。实在难以在期限内完成,则需要向专业课老师申请并争取获得批准。

测试 Exam

 英国大学的考试分开卷和闭卷两种,一般50分及格(英国的50分不容易拿,大把大把的30多40多的),没有通过的学生可以在特定时间进行补考(resit),有些学校只允许补考的考生在次年与下届考生一起参加考试。一旦考生被发现有作弊的嫌疑,如果情节不是特别严重。学校仁慈的话会给你一次重新补考的机会,一般都要你参加听证会(你可以准备律师了。。。),你要解释自己是不是作弊,究竟什么情况。如果情节严重,所有科目都会零分处理并被开除学籍,遣返回国。。。千万zuo不得啊!

  报告 Report

 报告与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对结构的要求较高,一般大标题下会套嵌多重小标题,不同专业对报告的写作要求和格式也有所不同。

  作品集 Portfolio

 偏重操作性的专业会侧重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期间的多个作业和项目最终汇总便成为了作品集。美术设计专业的portfolio可能是一叠手稿,建筑专业的可能是一卷画纸,而**专业的则可能是一张光盘。

 除上述几种之外,还有其他考查方式还包括Project、Case study、Journal、Group work等等,当然考勤(attendance)也十分重要,有些老师会将出勤率占到分数的10%-20%不等,所以同学们,生死由命成败在天了~(平时一定要努力好好学习,不要有任何的侥幸心理)

  参加考试要注意啥

 有的大学一般会租借不同的场所用作考试的地点,这些地方可能是体育馆内的篮球场、礼堂、甚至是足球场vip suit外面的走廊。而且,为了更大程度地利用空间,几门考试完全不同的科目和年级,都极有可能被安排在一起。进错考场之类极二的事一定要避免!

 与中国不同,英国考试时一般不会提供草稿,学生都会在问卷适当的地方打草稿。有人曾经自己带草稿纸进去,结果被当做作弊记录在案,请千万注意这点哦。

 没错。考试可按需带普通的英汉字典(专业字典和电子词典除外),不可夹带任何资料,被发现的话算违纪。

 在英国,你可以放心地对监考人员提出任何合理的要求(包括觉得桌椅不稳,或者太冷了,需要换个地方等等;又或者想喝水,要纸巾,借笔、计算机、橡皮擦),这些在国外都是合理的要求。

 请注意,在英国,记录在案不等于就是宣判作弊了。这只是记录在案用作让registry或者科目老师参考,因为监考人员是无权判断的。因此如果被告知这些情况,请不用担心。如果实在是因为自己作弊被记录了,一切都需要去registry那里说,不要和监考人员当场争吵。

最后忠告:千万不要作弊!

  备考小经验

 弄清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这是考试准备的之一步,弄清楚之后再制定复习的计划。当然,你可以向你的导师咨询有关考试的侧重点及复习内容。不过不要太奢望会告诉你具体考哪方面,大部分情况只是告诉你课堂上讲的都是重点。

 要有充分的时间准备。留足准备时间,并确保你有所有复习需要的资料,这样不论是从复习还是从心理来说,都会比较有谱一点。

 收集往届试题,进行模拟的练习。毕竟同一个专业的很多考点每年都是相近的,试题当然也就会比较相同。因此,通过练习来发现自己的缺陷,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实际能力。

 自我激励。在复习的时候,每个内容突然看起来都比学习更加有趣。 为了使复习上轨道,您需要决定每天的复习内容,在您达到某些目标之后,可以款待自己。例如,在复习四个小时之后,您可以观看您喜欢的电视节目。

 心态要放松。也不要没日没夜的复习,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给身体一些休息的可能,劳逸结合。考试当场的发挥跟是否休息好了也很重要的。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差异,在英国学校的教学方式是多样的,那么他们的上课模式是怎样的呢?来给你们介绍几种,快来看看吧!

  1班课

 班课分为大班课和小班课两种形式。

 将要去英国读文科和商科的同学们,你们的学习安排当中,占比重最多的就是讲座(lectures),也就是大班课。文科专业以大班课为主,有一些课程是十几个人的小班课,也可以称之为seminar group。

 至于大班课和小班课是如何分的,英国是没有行政班级划分的,大家在一个班级上课就是一个班,比如教育心理学这门课,除了教育心理学本专业的学生需要学,教育领导力专业,早期教育专业,教育哲学专业等其他教育学相关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当中也会出现这门课。但是像阅读障碍这种课,基本就只有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上。

 艺术类的学生不管是设计类,还是表演类也同样面临着一部分文化理论课的学习。

 至于理工科的学生,因为专业分的比较细还是小班课更多一些。

  2讲座

 英国大学课堂的讲座,一般由一名或多名教授或讲师为大家讲解专业知识、理论、近期学术发展等。这对大家来说,是更好的搭建专业理论框架的方式。

 教室一般会选择阶梯教室或空间较大的房间,就是像国内大学一样,一大群学生在一听老师在台上讲课,一般时长为2个小时或以上,中途授课老师会让你休息10到15分钟出去上洗手间或是买杯提神的咖啡。

 在Lecture上,学生允许带任何电子设备像电脑,iPad等,很多外国学生都喜欢带电脑上课然后直接在电脑里的课件上做笔记,也有很多外国学生喜欢用这样的大本子做手抄笔记。

 大部分在课上向老师提出疑问和表达意见的几乎都是外国学生,有些中国学生总是"KEEP SILENT", 一方面可能出于刚开始的语言沟通障碍,另一面也是受到国内传统授课方式的影响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想法。

  3讨论课

 讨论课,一般在Lecture后进行,一周1次~两周1次,课时一般为30分钟~1小时不等,人数在10-20人左右。引领讨论的人有时是教授,有时是同一专业的在读博士生

 通常各个科目的老师会提前在该科目的网上教学平台上传lecture的课件和seminar要讨论的资料,学生们用自己的账号登陆学校网页,在课前打印好课件,研究准备seminar要讨论的东西。

 这种课在形式上也比较轻松随意,大家围坐成一圈,或三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就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或具体情况进行讨论。讨论过后,老师会听每一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或者小组选派一名至多名成员进行自我陈述(presentation),老师会就讨论过程的表现和结果给出评分。

  4研讨会

 虽然与研讨课相比,研讨会与之只有一字中文的偏差,但从内容到参与人都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课程形式哦!研讨会是讲师根据自己要讲的某个课题,邀请其他讲师过来一起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在商学院尤其常见。讲师会提前把自己邀请来的讲师背景和主要议题发给同学们,所以有不少有心的同学,会根据客座讲师的研究方向,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在研讨会上,就可以用自己的观点与客座讲师展开讨论。研讨会的规模有大有小,有的小型以专业为单位的研讨会,在结束之后同学们也有更多的时间与客座讲师进行交流。

  5实地考察

 英国大学的建筑、考古、城市规划等专业,会经常组织学生去实地考察旅行。学生将会前往不同的国家或城市,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学习知识。理工、医药、新闻等专业也会前往行业公司或工厂进行参观访问,让大家对真实企业环境和工作流程有所了解。

6一对一辅导

 每个学生都会被分配至一位老师或学院研究员做他的个人导师,导师会不定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得到他学习进程的反馈,导师也会从学期一开始就询问、辅导、跟进学生毕业论文的情况,包括前期的立题目、每一阶段的研究 *** 、如何操作、最终的成文等等。每一专业的老师也会相应开放自己的辅导时间表,学生可以预约辅导时间。在15-30分钟不等的个人辅导时间,学生可以就课程上的任何问题与老师进行交流。英国大学老师不会每日都在学校,因此在仅有的办公时间(officehour)里,老师接待的学生数量有限,于是,一旦本周的辅导时间贴出来,学生就要立刻去填上自己的名字。

 7维度解析美国名大学学校留学生活。跟着来看看吧。

 学子们留学美国了解美国大学学校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关于美国大学生活,学子们了解多少呢下面,我就为大家解读一下美国名大学学校留学生活。

  一、美国名大学学校留学生活-严格考勤!

 常春藤联盟为代表的顶尖大学多seminar—研讨型小班课堂,每门这样的课通常只有10个上下的学生和1位教授、1位或若干位助教(大多是本校的研究生或博士生)。每次上课,大家都会围坐在一张圆桌旁,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如果有学生缺席,教授都找不到“聊伴”,根本没法把课堂讨论进行下去。所以,小班课的期末成绩里通常包括一定比重的“class attendance and participation(出勤与课堂表现)”,甚至达到30%-40%的比重。换句话说,如果你老翘课,期末成绩也就“危在旦夕”了。

 在耶鲁等大学,两三百人的大课大多也有出勤要求,除了由教授主讲的课时外,还有由助教组织的、通常每周一次的section(小班讨论)。以讨论当周上课内容和课后作业为主。Section attendance and participation通常占期末成绩的10%—20%。所以,如果你想拿A,缺席section也是万万不可的。

  二、美国名大学学校留学生活-课不多但要求高!

 国内大学每年开十多门课程简直是家常便饭;而在美国名校是不可想象的。耶鲁学生一学期通常上4至5门课,上6门课的人凤毛麟角,还需提前拿教务主任的许可才行。耶鲁的每门课都有着严苛的课时、出勤要求和巨大的作业量。

 三、美国名大学学校留学生活-本科学科专业比国内少!

 相比于国内本科专业的“五彩缤纷”,美国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数量真不多。以耶鲁为例,Yale College(耶鲁本科生院)一共只有40多个专业。颇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国内大学里更受欢迎的金融学、会计学、法学、医学等专业,在耶鲁本科都没有。哈佛、普林斯顿等许多美国顶尖大学也是如此。

 实际上,许多美国大学奉行的是“liberal arts education”(中文译作“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视本科为打牢学术基础的阶段,相较于传授学生某个职业技能,美国大学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批判性思维、写作能力、逻辑分析和数理能力。而很多专业性强的学科,一般就放到研究生和博士阶段了。

 所以,如果你说“我想到美国读医学/法学本科”,那多半是实现不了的。你可以在本科时读生物学或化学这两个基础科学专业(教授了医学院硕/博士项目所必需的初级知识),政治科学、历史或国际关系专业(这几个专业对口法学院的硕/博士项目),然后在大四时再申请医学院或法学院。

  四、美国名大学学校留学生活-食堂很不错!

 美国饭确实相对简单粗暴,但名校食堂都很给力。光是耶鲁,就有大小30多个食堂,本科生的ID卡可以刷进其中的一半。几乎所有食堂都是自助餐形式,除粗线条的汉堡薯条外,更有欧洲东亚 *** 拉美、甚至非洲的风味美食,光是甜点就可以让人吃得流连忘返。

 英语里有个词叫“Freshman Fifteen”,意思是经过大一一年的胡吃海喝后,体重通常会飙高15磅。这绝不是夸张。罪魁祸首,当然就是美味的食堂了。

  五、美国名大学学校留学生活-宿舍也很棒!

 美国顶尖大学校园都是风景绝佳,宿舍条件也大都优越,即使是大一学生,也可能分到一个宽敞的单人间。既没有“睡在上铺的兄弟”,也没有“相约去搓澡”这种活动。以耶鲁为例,除了“房型”基本是单人或双人间,宿舍还有二十四小时热水、独立淋浴间。每个宿舍区配有自己的食堂、健身房、娱乐中心、图书馆,甚至还有钢琴房和**院。学生们只需提前登记,便可刷卡进入。

 能在这么便利舒适的宿舍里读书娱乐睡觉,应该不失为赴美求学的另一个理由吧。为了避免挤大学公共澡堂、为了住得舒服,也必须可以是想到美国读书的一个理由啊!

  六、美国名大学学校留学生活-谈恋爱的不多。

 耶鲁的一家校园刊物曾做过一项调查,“惊愕”地发现只有约30%的耶鲁本科生正在或曾在耶鲁正式谈过恋爱。很多人还一单就单了四年。按说耶鲁遍地是才子佳人,为什么谈恋爱的少呢

 主要原因,还是大学生活太忙。耶鲁的本科学业负担是全世界最重的之一,芝加哥大学算一个,麻省理工学院大概算另一个。试想,每周都有上千页书要啃完,每月都有一篇大论文要写好,每天还要分时间给各种校园活动,到了大三大四时又得应聘和考研,哪里还有大把闲工夫去风花雪月你侬我侬呢

  七、美国名大学学校留学生活-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流”

 很多美国大学生确实热衷开派对。但耶鲁等名校并非如此。即使是耶鲁最有名的几个party animal在周一到周五的大多数时候也是忙正事的—上课、写论文、交作业、搞活动。

 美国大学鼓励学生们保护和发扬自己的个性。完全不必为了所谓的“合群”,把自己伪装成社交达人,穿梭于各种派对中。周末的晚上,可以会去健身房举铁,或者去耶鲁剧场看音乐剧。没有任何压力去迎合任何人、任何文化。实际上,也根本不存在什么“主流圈”。每个人都可以当自己的“主流”,通过个人魅力和自己喜欢做的事,在美国大学里成为受欢迎的人,获得友情和爱情。

 关于美国名大学学校留学生活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申请者能够有所帮助。

您好,我是专注留学考试规划和留学咨询的小钟老师。在追寻留学梦想的路上,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准备相关考试,都可能让人感到迷茫和困扰。作为一名有经验的留学顾问,我在此为您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咨询和指导。欢迎随时提问!https://liuxue87dhcom/

  一、读博士的资格与联系导师

  在德国,大学毕业之后,符合一定的条件,就有资格攻读博士。国内的法学硕士学位相当于德国法学的之一次国家考试,因此国内硕士毕业来德国攻读博士的,无需再补课。

  攻读博士的之一步是找到一名同意指导你的论文的博士生导师。在德语中博士生导师被称为“博士之父”;正规大学的正教授一般都可以指导博士生,找导师时,一般是先收集一些相关资料,看看在相关领域都有哪些教授;选择导师时,每个人的考虑各不相同,比较典型的问题是该教授在这个领域学问怎么样,是否及时阅读交上去的论文,打分的时候是大方还是苛刻,是否能够接受不同观点,以及对人怎样,是否友好可亲等等。

  选好教授之后,下一步就进行联系,一般都是先通过其秘书,很多人在这一关就过不去;特别是出名的教授,往往有很多人慕名而来,他们的秘书就往往把之一道关,“过滤”掉很多的申请者。

  过了秘书这一关,教授就阅读相关的申请材料,决定是否收一名博士生。那么,一名教授怎么决定是否收一个博士生呢就法学而言,大学的毕业考试称为之一次国家考试,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分数满分为18分;4分及格,9分就是很不错的成绩,而超过12分以上的,基本上是凤毛麟角;博士之父首先看的就是这个分数,如果分数很高,被一个博士之父拒绝的可能性相对来说很小,如果之一次国家考试的分数不是特别高,那么找导师就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授最后作的决定有三种:拒绝、推延、接受

  作出拒绝的决定,对有的教授也是件难事,毕竟是拒绝别人的请求。而对有些教授,这就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最简单的是由秘书拒绝所有的申请。拒绝的答复,一般分为五个部分:1、申请材料已经收到;2、不能接受其申请;3、给出一个理由,一般是说已经收了很多博士生,没有精力再收新博士生;4、表示非常遗憾;5、予以鼓励,祝愿申请人在别的教授那儿有好运气。

  相对直接的拒绝来说,推延是一种变相的、不诚实的拒绝;一般来说是教授给申请人一个这样的答复:我会考虑你的申请,回头我再通知你。结果却是申请人左等右等迟迟没有消息,往往又不敢再问教授,以免留下不好的印象;时间一长,申请人也就知道没戏了。

  当然,就好的结果就是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这样申请人就开始准备别的条件;其中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最难的是两个讨论课(Seminar),一般是选一个教授开设的讨论课,在指定的题目中选一个,写一篇论文,大概在20页左右,然后在规定的日期用20分钟做一个报告,然后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书面论文的成绩占三分之二,口头报告和讨论的成绩占三分之一;最后总的成绩应当是超过平均水平(vollbefriedigend),而不是通过即可。参加完两个讨论课并且取得相对出色的成绩之后,连同其他材料,就可以申请博士生资格,对于还在国内的读者来说,在联系导师方面,较为可行的办法是通过国内教授的推荐。

  二、确定题目

  确定导师之后,下一步就应该把论文题目定下来了,一般而言,导师一般会问你对什么问题比较感兴趣,先问你自己想写什么题目;如果你提出的题目得到导师的认可,导师不会轻易让你改写其他题目;这样的好处是你对自己的题目具有一种认同感,因为是自己定下来的而不是导师强加的,而如果自己没有特别具体的想法,或者教授觉得你提的题目不妥,他就会给你一个题目,或者让你在几个题目中挑选一个。

  比较现实的是写一些比较法方面的题目,即在一个具体的领域比较中国和德国的情况。其好处在于能够发挥相对于德国学生的优势,避免自己的劣势。因为写纯德国法的题目,中国学生没有德国学生所具备的优势,毕竟法律调整的是社会生活,如果不是从小在这个社会生活,即使在德国的大学系统学习了法律,对于德国法律的理解,肯定还是受到很大限制;而对于中国的情况,由于相同的原因,中国的学生进行相关研究当然就具有优势,但是这样的题目要写好也不容易;首先,真正的比较法研究是很难的。现在很多冠以比较法的著作,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介绍一下各国在某一领域的情况,真正说得上比较的内容很少,这样的“比较法”其实没有太大意义;其次,写比较法的题目就意味着不是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德国法上面,而是研究中国情况也非常重要,而从国内不远万里到了国外,一般都是想好好学习国外的法学,而花很多精力研究中国的情况就好像和留学的初衷不太一致;当然,从比较法的角度出发,往往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视野比较开阔,能够摆脱只研究一国法律时所受到的种种有形无形的先入之见的约束,对于两国法律的理解都更为透彻。

  三、教授的指导

  题目确定下来之后,就应该开始收集相关的资料,开展相应的研究了。和国内不同的是德国的博士生不用上课,几乎全部时间都是自己进行研究。那么在这个漫长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导师能给与多大的指导和帮助呢一般来说,如果博士生自己不主动去找教授,教授一般不会过问其研究的进展并给与具体的学术指导;在实际中,博士生得到导师指导的多少,和其有多少机会与教授接触有直接的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需要做一个区分。德国的教授一般除了秘书以外,都有一些助手,这些助手同时也是博士生,有独立的或者和别人共用的办公室。这些助手一般每人都有自己的任务,例如,教授自己开一门课,在教授出差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能讲课时,这些助手就替他上课。此外这些助手还开设一些辅导性质的课程,帮助教授的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对于这些担任助手的博士生来说,因为他们经常接触导师,所以经常有机会和他就自己的论文进行一些讨论,得到一些具体的学术指导。

  而对于不担任教授助手的博士生来说,得到教授的指导就受到很大的限制,他们要见教授,需要通过其秘书安排一个时间,由于德国教授一般都是把一周的课程都安排在一天以内,而且其居住地和大学所在地经常不在同一个城市,这样一来,博士生见导师的机会就很有限;实际上,在写论文的漫长过程中,没有助手职位的博士生很少见到导师;在漫长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很多博士生都不和导师见面,进行学术交流。

  总的来说,博士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与导师的交流很有限,这种现象甚至会让人觉得导师有点名副其实,但是对于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的博士生来说,由于导师不过问其研究进展情况,从而享有充分的学术研究自由;而对于不是特别善于独立研究的博士生来说,这种体制无疑是比较不利的。

  四、经济来源

  攻读博士学位在时间和经济上都是一种投资。就经济而言,费用一般包括生活开支和研究支出(例如书籍和复印费用,甚至包括实地调查查找资料的旅行费用)两个方面;几年下来,这也是一笔不菲的数目;论文的成败,经济因素可以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博士生的经济来源,一般分为有这几种:

  1、家庭支持:很多德国博士生都是接受父母的经济支持,特别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有父母作为经济后盾,自己安心钻研学业,在中国学生当中,依靠家里支持的很少;

  2、给教授工作:很多博士生同时充当教授的助手,这样的职位属于公职,助手和 *** 之间签订合同,一般是为期三年,一周工作20个小时左右,剩下的时间用于论文,这样的职位在博士生当中很受欢迎,除了解决经济问题以外,还有一些好处,由于助手经常接触导师,能够经常有机会和导师进行学术交流,通过参与一些活动,例如组织会议等等,可以了解到很多新的信息。助手一般都有办公室,这也算是一个有利条件;此外,由于助手经常和导师接触,建立了相对密切的关系,在最后导师给博士论文打分的时候,一般倾向于给较高的成绩。博士论文的成绩还是有一定分量的,助手的职位受欢迎与此有很大关系。当然,有利必有弊,很多导师往往给助手布置大量工作,使得助手用于写论文的时间受到很大限制;

  3、奖学金:最为理想的经济来源还是奖学金,取得博士生资格以后就有资格申请很多奖学金。比较普遍的是向一些党派基金会申请奖学金。德国的主要党派都有自己的基金会,资助有才华、有公益心并且与该党派的政治主张比较接近的学生。笔者的一些朋友中有一些得到了党派奖学金,其中既有德国人也有外国人,包括中国人。这些奖学金一般为期2年,经常可以再延1年,最长的听说有拿了5年奖学金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申请这些奖学金,除了耗时很长,一般需要4到6个月以外,成功的可能性的确很低;根据这些党派基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大概每20名申请者中才有一名幸运儿。

  党派基金会以外还有一些别的提供奖学金的组织,其中DAAD(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资助本国学生到外国和外国学生到德国进行研究。中国学生如果有意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可以申请DAAD和国内一个大概称为留学基金会的组织联合颁发的奖学金。其中的条件大概是已经取得硕士学位。申请人如果通过初选,则花一年时间集中学习德语,然后DAAD再将其中一部分申请人送到德国攻读博士,这种程序的缺点是太费时间;如果你在研究生阶段就有意到德国攻读博士,并且开始学习德语,那么参与这种程序意味着不能够在硕士毕业以后马上到德国,而必须学一年德语,而无论你的德语如何。申请的时候必须有硕士学位也意味着不能在毕业之前申请,这就意味着最早可能也是在毕业两年以后才能够成行;由于两年时间大概占了人生的五十分之一,笔者当年对于这一程序根本没有考虑,而且学完一年德语往往不一定就能够被送到德国,所以总体来说对这种程序采取慎重态度为好;此外还有一些别的奖学金,例如一些组织或者个人在大学设立的奖学金。

  五、所需时间

  经济保障只是攻读博士的一个必要条件,远非充分条件。解决了经济问题,博士生就开始面对扩日持久的研究所提出的挑战。就攻读博士所需时间而言,博士生没有必要在一个规定的期限内写好并且提交论文。总体而言,一年左右写好论文的博士生属于凤毛麟角;大概三分之一博士生花费3年时间,三分之一需要3到5年之间,最后三分之一耗时超过5年,外国学生一般需要的时间长一些,其中提高语言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法学与语言的关系特别密切;在外国学生中,论文进展程度似乎与掌握德语的程度成正比。

  由于完成博士论文本身的难度,中途放弃的博士生不再少数。据估计,法学的博士生中坚持不最后的至少在20%以上;

对留学申请流程有疑问?访问我们的专业网站 https://liuxue87dhcom/ 获取详细指南,小钟老师随时准备帮助您!

放弃的原因各种各样,例如有很好的工作机会。但是最为普遍的原因还是因为进行学术研究本身的难度,为了写一篇合格的博士论文,必须阅读并且消化大量的文献,形成自己的想法,最后用合乎学术规范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的确是对一个人意志和能力的极大挑战。

  六、提交论文以后的程序

  如果你过关斩将,前面这些程序顺利通过,终于向导师提交了论文,也先别着急,后续的程序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导师收到论文以后,应该在四个月以内看完,写一份评语并打分,之后法学系将论文与这份评语一起交给另外一名教授,由其出具第二份评语,并对论文打分。一般来说,第二位教授尊重导师的意见,给的分数和导师的一样,只有在第二位教授的意见和导师有重大不同的时候,两个成绩才会相异。

  第二位教授出具评语以后,法学系就定下口试的日期。口试的内容与论文没有关系,考生拿到一个本专业领域的问题,例如一个案例,然后准备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口试的流程和国内的论文答辩差不多,考生先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介绍自己的观点,之后回答主考教授提出的问题。总共为时大概一个小时,之后主考教授内部讨论,决定考生的成绩;一般来说,如果两份评语中的成绩都是一样的,那么口试对于综合成绩没有影响;如果两份评语中的成绩相左,则由三名主考教授讨论决定博士生的最后成绩。

  博士论文和口试的成绩,分为优(Summa Cum Laude),良 (Magna Cum Laude), 合格(Cum Laude),与不合格;一般来说,不合格的成绩很少出现。比较普遍的成绩是良和合格。得到优的博士生很少,教授一般都不轻易给出这样的成绩,尽管只要拿到合格以上的成绩都能够拿到博士学位,成绩好坏还是受到高度重视的,因为好的成绩也是对科研能力的肯定,特别是对于以后有意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博士生,好的成绩起到一定的作用。

  七、授予学位

  口试以后,即使综合成绩为及格以上,博士生并不是马上拿到学位。原则上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博士毕业典礼上拿到了博士学位证书,才有权在名字前面加上Dr这两个字母,而在此之前使用博士头衔是违法的;但是由于口试之后,实体程序都已经完成了,博士生可以提出申请,请求提前获得使用博士头衔的权利;一般来说,如果博士论文已经出版,或者博士生已经和出版社签订了出版论文的合同,那么经过申请,博士生就可以提前获得博士学位,使用博士头衔。

我希望我的解答能够让您对留学申请的过程有更清晰的了解。无论是选择学校、准备材料,还是考试规划,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指导和支持,请访问我们的留学官方网站。在那里您将找到更丰富的资源和专业人士为您提供一对一的服务。祝您留学申请一切顺利!https://liuxue87dhcom/

1、定义不同

Workshop 指由几个人进行密集讨论的 *** ,通常需当场作练习,如:国际礼仪、站姿等等。

Seminar 通常是类似课堂的会议,一群专家藉一次或一系列 *** 来达到训练或进修的目的。不同于一般情况的会议,主要由发言者演示,同时其它的人先听之后参与讨论或发问。在这种意义上,一个学术会议可看成演讲加讨论—讨论通常跟在演讲后面。

2、翻译不同

Workshop翻译成研习会。

Seminar翻译成学术会议。

workshop

英 ['wɜːkʃɒp]美 ['wɝkʃɑp]

用法:n 车间;专题讨论会,研究会;创作室;实习班,实验班

复数形式:workshops

双语例句

1、He has a jade workshop

他有一个玉器工厂。

2、Please advise also if you are direct art workshop / art studio or trading company

请告知如果您还是直接艺术研讨会/艺术工作室或贸易公司。

3、This workshop was organized around three overlapping themes: perception and movement, learning and memory, and development

这研讨会是由三个重叠的主题所策划的:感知、运动及学习记忆与发展。

Seminar

英[ˈsemɪnɑ:(r)] 美[ˈsɛməˌnɑr]

用法:n 研讨班,研讨小组。 

复数:seminars

双语例句

1 Attendance at seminars is obligatory

研讨会必须出席。

2 Seminartopics are chosen for their accessibility to a general audience

研讨会内容是以普通听众容易理解为依据作出选择的。

3 Seminar groups and conventioneers spill noisily out of meeting rooms

研讨会小组和与会人员从会议室里闹哄哄地涌出来。

学生看这里,留学美国常用词——

A

Academic year:组成学年的单位,如:学期、学季等。

Academic advisor:由学校中的教授或职员担任,是学生学业问题的顾问。

Accreditation:资格认可。申请学校时应特别注意所申请的学校是否被有关机关认可。

Admission:入学许可。

Advanced placement:申请美国大学时,可经由考试或转学分(transfer credit)而直接进入大一、 大二、大三或大四。

Advanced standing:同Advanced placement。

Associate degree: 副学士学位。为高中毕业后所上的两年制社区大学 (Community College)或两年制学院(Two-year College)所发给的学位。

Audit:旁听。没有学分、考试,但要求费用与正式生相同。

B

Bachelor's degree:学士学位。由四年制大学毕业所取得的学位。

Baccalaureate degree:学士学位。由四年制大学毕业所取得的学位。

Bursar:学校之财务及会计部门。

Bulletin:布告、公告。通常学校课程介绍目录也叫bulletin。

C

Campus:校园,校区

Candidate notification date:学校公布其对学生申请结果决定的日期。

Candidate reply date:回函期限。大部分学校会指定的一个日期,此日之前学生必须通知学校是否要入学。

College catalog:学校介绍目录。

Community college:两年制的社区大学。

Competitiveness:学校的竞争性;越有竞争性的学校申请的困难度越高。

Conditional Admission:即条件式入学;有些学校会给条件不合(通常是英文能力未达标准)的学生条件式许可,待其修完所需之课程始可正式开始修学位。

Cooperative Education Plan:建教合作计划;学生可一边上学一边从事相关 工作,或是课程、工作轮流,或是课程、工作同时进行。一般这类计划要花五年取得学士学位。然因移民局之规定,所以外国学生较少有这类机会。

Core Course:是取得大学学位之必修通识科目,只有少数学校无此要求。通常必修科目分三大类: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在毕业前每大类需修满一定的学分数,一般多半在大一或大二修这类的课程。

Credit或Credit Hour或unit:学分。

Curriculum vitae或vitae或CV:将自己的学历、研究经验、专业经验等总合起来以有结构的方式呈现出来,和履历表类似。此表等于学术界使用的履历表。

D

Dean:学院院长。

Degree:学位。

Deferred Admission:延迟入学:准许学生在被接受后延迟一定时间入学,例如延后一年。

Dissertation:论文,一般指博士论文。

Distribution Requirement:同Core Course。

Doctorate或Doctoral Degree:博士学位。

Dormitories或Dorm:宿舍。

Double Major:双主修;学生完成两个科目的主修的必修课。

Drop:退选一门课。参考Withdrawal。

Dropout:退学。指一个学生离开学校两年以上而没有拿到学位或没有转学到其他学校。

E

Electives:选修;可选本系或旁系、主修或非主修的课。

Enrollment deposit:订金;有些学校会要求被接受的学生付保证金(不退还)以保留位置。

F

Faculty:全体教授。

Fellowship:奖学金;提供学费,学校生活费给Full-time 学生。

Financial Aid:财力奖助。包括奖学金(发给成绩优良者)、助学金(发给经济有所需者)等,其中含有:1)不需还的奖助金(grant, scholarship);2)贷款(loan),但极少给外国学生;3)校内的工作机会(work study)。每个学校申请奖助金的规定不同,大部分很少给外国学生,尤其是大学部的外国学生。

Flunk:不及格;被当。

Foreign student Advisor:外国学生顾问;各学校中多有此部门,由专业人员给与外国学生学业或私人问题的辅导。

Freshman:新鲜人;指大学一年级的学生。

Full-time student:全时学生。至于要修多少学分以上才算全时学生,视各学校规定而异。

G

GPA(grade point average):即成绩点数与学分的加权平均值。

GPR(grade point ratio):同GPA (grade point average)

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GMAT):由GMAC委员会委托美国教育测验服务社(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简称ETS)举办的世界性测验,作为美国美国商学研究所的申请入学参考条件之一。大部分的美国商学研究所均会要求GMAT成绩。此测验包含计量(Quantitative)、语文(Verbal)及分析写作(Analytical Writing)二篇,提供学校评估申请者将来在商学研究所的学术表现。

Graduate Records Examination (GRE):由GRE委员会委托美国教育测验服务社(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简称ETS)举办的世界性测验,作为美国各大学研究所或研究机构的申请入学参考条件之一。GRE测验分为普通测验(General Test)和学科测验(Subject Tests)两种。普通测验是测量考生语文(Verbal)、计量(Quantitative)、和分析(Analytical)等三种能力,进而反映未来学术成就成功的可能性。

Graduate Study:研究所;得到学士学位后,进入研究所求取硕士、博士学位之课程。

Graduate program:研究所课程。

H

High School:高中。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

Honors Program:荣誉课程;一个给优秀学生的特殊的学习机会。

I

Independent Study:独立研究;有一些课学生可独立研读,不需上团体课程或小组作业。基本上是学生与一位或数位指导老师,规划研读计划,定期向他们报告进展并在期末交一总报告以评分。

IAP-66:美国州 *** 指定合格的教育交换学者资助机构所发给的文件,为J-1签证必备之证件。

International Student Advisor:见Foreign Student Advisor。

I-20:入学许可证,学生签证的必备文件。

I-94:出入境记录表,在你入境美国时会夹在你的护照中。

I-538:非移民签证学生的延长居留申请书。

Immigration and Naturalization Service:美国移民局,简称INS。

Interdisciplinary:跨领域;指某些课程组合了数个学术学科的知识,例如:生物学与物理学,工程学与商学的组合等。

Internship:短期的实习;通常与学生主修之科目有关,学生通常可得学分。工作可能是全时或半时、校内或校外、有薪水或义务性质。

J

Junior:指大学三年级的学生。

K

K-12:Kindergarten to 12th grade;幼稚园到12年级(约等于我们的高三)。

L

Liberal arts courses:由人文、艺术、社会、自然科学等领域中选出的一些基本课程,作为根本的知识基础。

Leave:休学;学生被准许离校一段时间,再回校修完课业。

M

Maintenance:基本维持费用;在学校中通常指学费之外的花费,包括住宿、书本、衣物、交通等费用。

Matriculation:注册;在大专注册求取学位。

Major:主修。学生所选择专攻的领域。

Master's Degree:硕士学位。

Minor:副攻;相对于主攻科目,学生专攻课程之外的科目。

N

Non-resident:非学校所在州之州民。通常在州立大学中从外州或外国来就读的学生都算是非本州州民,所付的学费也会比州民贵。

Notarization:公证。

O

Open admission:开放式入学。就是不管申请者条件如何都会给他入学许可。

P

Pass/fail grading system:一种以通过/不通过来计分的方式,有的学校全用此系统,有的则只用于某特别课程或学生。亦有以有学分/无学分来记录的。

Placement test:安置测验;学生到校后的程度考试,如果考的好可直接上较高的课程。

Prerequisite:先修课程;要上某些课之前需先具备特定的条件,如会计概论为高等会计的先备条件。

Q

Quarter system:学季制,一学季长度约十二周,通常一学年会分为春、秋、冬三学季外加暑季。

Quiz:课堂上的小考。

R

Resident:在学校所在之州居住至少一年的人,他们在州立大学可付较便宜的州民学费。另外住校生亦称为resident。

Residency requirement:大部分学校规定学生需在校内修数个学期的课程(除独立研究和别校转来的学分外),才能毕业。另一意为要得到州民身份所需居住的年限。

Residence hall:即宿舍。

Rolling admission:先到先审制;以循环方式,入学申请没有一定的截止日期,申请资料随时寄到就随时开始审核。

S

Semester system:学期制,一学期长度约十五到十六周,通常一学年会分为春、秋两学期外加暑期。

Senior:指大学四年级的学生。

Social security number:社会安全号码,简称SSN:最初目的是作为社会安全保险之用,但事实上不管考驾照,买保险或银行开户几乎到处都会用到,有些学校也会拿此号码作为学生证号码(student identification number),其重要性如同我们的身分证字号。外国学生到当地后可至相关机构办理。

Seminar:研讨会;一种小型研讨课程,由教授指导针对某领域或主题做独立研究和课堂讨论。通常是开放给大四或研究所的学生参加。

Sophomore:指大学二年级的学生。

Stipend:每年发给学生的奖助学金。

Syllabus:课程进度;一学期的课程进度,在每学期开始时由教授发给。

T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或TOEFL:也就是一般所称托福测验,为美国大学及研究所用来评量外国学生英文能力之考试。

Thesis:论文,一般指硕士论文。

Term:可指学期或学季。

Transcript:成绩单。

Transfer student:转学生。以大学部而言,是指已经上了一学期到三年的大学课程,而欲转往另一所大学继续就读的学生。

Tuition:指学费,不包括食宿、书本等费用。

U

Unit:与学分(credit)通用。

Undergraduate study:大学部课程。也就是高中毕业后所上的两年制或四年制的大学课程。

Upper-Division courses:通常指大三或大四上的进阶课程。

Upper-Division schools:提供学士学位中后二年课程的学校,但学生需先在别的学校完成前二年的课程。

V

Vocational school:职业学校

Vitae:见curriculum vitae

W

Work-study:学生可做的校内工作,为美国联邦奖助学金的一部分。

Withdrawal:退选某一课程。学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正式的通知学校要退选,否则成绩将列入成绩单记录。

Z

Zip code:邮递区号。

Workshop,一般是指讲座,有一点研讨会的意思,但不强烈,例如IBM有个新技术要给用户做讲解了,就会用workshop。

seminar的时间很长,有点像做课题研究,差别很大。

扩展资料:

Workshop研习会:由几个人进行密集讨论的 *** ,通常需当场作练习,如:国际礼仪、站姿等等。

seminar,中文释义研讨会。是专门针对行业领域或具体讨论主题在集中场地进行研究、讨论交流的会。

n(名词)[C] 研讨班,研讨小组 group of university students,etc who meet together with a teacher to study by means of a discussion

[C] 研讨会;培训会 meeting for discussion or training

分别是:

1、lecture:(尤指在大学里)开讲座,讲课;训斥,告诫。

2、tutorial:导师辅导课;学习指南,教程。

3、workshop:研讨会,讲习班。

4、seminar:讨论会,研讨班。

5、lab:实践课,实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