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形式介绍怎么写

问答00

采访形式介绍怎么写,第1张

采访形式介绍怎么写
导读: 采访形式介绍怎么写  采访形式介绍怎么写,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胆子大,表现落落大方,下面来看看采访形式介绍怎么写。采访形式介绍怎么写1  

采访形式介绍怎么写

 采访形式介绍怎么写,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胆子大,表现落落大方,下面来看看采访形式介绍怎么写。

采访形式介绍怎么写1

  人物采访注意事项

 1、做足前课。

 采访前,要对专访对象(专访人物)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摸底做足准备工作。比如采访一名学者,你应该先把他的研究课题、方向、贡献和学术成果、人生经历学习经历甚至家庭情况、性格喜好,等等都有一定的掌握,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要专。

 要注意做到采访对象要专一(人物专访)、采访事件要专一(事件专访)、采访主题要专一(问题专访和主题专访)。

 3、注意串词。

 不能让访谈对象的谈话“一谈到底”,记者应该适时给于适当的穿插,话题变换时更要加上一些串联词句。比如:一问一答式,分段式。

  人物采访稿的标准格式是什么

 1、首先,要有一个醒目的标题。

 能够突出采访对象的特点,吸引读者阅读。

 2、接着,当然是介绍采访对象了。

 从身份、职位、性格、兴趣、爱好、获得的奖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3、再来就是采访内容了。

 可以结合采访对象的一些优秀事例,座右铭等塑造人物形象。

 4、最后就是采访心得了。

 通过自己本次采访的体会,对采访对象的看法以及需要学习的地方进行展开。结尾要呼应标题和主题了。

 一、选好被采访人选

 如果是采访熟人那更好不过了,可以在正常聊天中进行提问采访,不会尬聊也不会冷场。

 如果是之一次接触的人,首先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对采访对象的优点以及兴趣爱好有一定的了解,积极与陌生的采访对象沟通,准确记录。

 二、明确要采访问题

 1、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胆子大,表现落落大方,不胆怯,有礼貌。

 采访时面带微笑,避免与被采访者长时间对视,对对方的话也要做出回应。

 提问的问题不能过大过空,问题表述清晰易懂。

 2、采访问题要事先想好,根据采访稿想收集的信息列举问题,问题要有衔接,要能体现出采访对象的成就,至少要在脑子里有五个以上的问题,猜测采访对象接下来说的内容进行拓展,这样就能很自信地、很轻松地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

 3、采访开始时,为了避免采访对象激动或紧张,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采访对象感兴趣的话题来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的心理距离。

 4、在记录时,可以询问采访对象是否可以进行录音,这样在采访过程中才有更多时间与采访对象交流,后期再听录音整理信息。

采访形式介绍怎么写2

  采访稿写作技巧

 一、如何发现新闻。没有的写是我们及一些通讯员,甚至记者常遇到的头疼问题。所以善于用新闻的眼光去发现新闻,采访者的,语言感受,是写出通讯报道的关键。

 (一)"变废为宝"选角度。联保贷款推行多年了,再写就无新意了,成为新闻写作的废物。但如何变

 (二)"吹糠见米"。举齐鲁晚报例子。

 (三)"大海捞针"挖新闻

 二、消息的写作技巧。在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消息的写作,这是目前适用最广泛的一种新闻写作方式。对我们农村信用社的新闻报道来说,也是最常用的文体。因为通讯较消息篇幅长、覆盖面大,象我们这样的单位,一般很难被新闻单位采用。

 (一)消息的构成:标题、导语、主题。(通常还可分为背景、结尾,这里所说的,已经包含在主题内)。

 1、标题。也就是新闻的题目,象人的脸面一样重要。标题 *** 贵在醒目、得体、生动形象,能够吸引读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篇报道,读者拿起来之后要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看还是不看。新闻标题的结构方式、写法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在标题撰写上必须下功夫。新闻界有"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题"这一说法。

 2、导语。

 一、概括性导语。

 导语往往是新闻事件的高度概括,使读者看过导语后,不用看下文,就能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避免了消息写作中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淹没在大量一般性事件各,突出了"新"字。

 陈述性导语。按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又叫"编年史式",这种形式使消息情节步步推进,事件的 *** 在后面出现,有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描写型导语。

 四、就是对消息中某一有意义的特殊场面作简洁而有特点的描写。

 五、评论型导语。就是在叙述事实的同时,立即对事情作出评价,提示其事物的现实意义。如写我们支持贫困学子上大学时,可以这样写:浮来农信社在做好当前支农工作的同时,筹措资金设立"专项贷款"重点扶持"金榜题名"的贫困农家学生顺利入学。(这是事实,然后再加以评论)此举,让浮来山镇考取大中专院校的考生及其家长们吃了"定心丸"。

 六、设问式导语。设问式导语就是在消息开头即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然后加经解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想。如我们在推得联保贷款,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导语可以这样写: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对莒县农民来说,原来似乎不可能,如今已梦想成真。

 七、引语型导语。就是将消息中主要人物有新意、有特色、个性化的语言放在导语中,给人以强烈印象。如"凡是农民的正当需求,我们必须满足供应。"莒县农信社主任马德勤说的这句话,代表了农信社对全县百万农民的庄严承诺。

采访形式介绍怎么写3

  采访稿怎么写: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

 这种 *** 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

 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

 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

 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

 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

 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专业撰写演讲、总结、报告、方案等,百名写手团队,保证质量,有需要的点击联系 *** !

  5、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

 我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老练的记者,应该是最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确,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谈话对象的弦外之音,都会因为你的有心倾听而被发掘,对新闻事实的领悟或许就会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怎样写好采访稿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回答者: trueno_ae86- 经理 四级 10-3 10:14

查看用户评论(1)>>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4个人评价

0% (0) 不好

100% (4)

相关内容

怎么写采访稿

对人物的采访稿怎么写啊我是六年级的 急需

新闻稿采访稿怎么写

怎么写通讯稿,新闻稿和采访稿这三种分别有哪些不同

怎么写人物采访稿?

其他回答 共 3条

我知道

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 *** 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 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 *** 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老练的记者,应该是最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确,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谈话对象的弦外之音,都会因为你的有心倾听而被发掘,对新闻事实的领悟或许就会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采访具体要求:

1时间、地址的预约;

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5事前对中大历史(包括康乐园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7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8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9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11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12赠送一定的礼品表示感谢;

13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14将最终出版物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

百度搜索h4xsw

问题一:采访稿怎么写。 先时间地点人物。然后是两个人的对话(前面有名字)给你一篇范文吧:

时间:1999年8月21 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 事。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耽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冷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马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问题二:人物专访的新闻稿开头和结尾怎么写 人物专访的写作 *** ,是一个技巧问题。一般说来,人物专访(或者叫人物通讯),要高度而准确的概括一个人的最主要的亮点。譬如,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他,二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人生的春华秋实;

他,桃李满天下,被某某部门连续多年命名为先进工作者;

他,辛勤耕耘,被某某领导的亲切的誉为“某某某”,

他,就是某校特级教师某某某

(然后引出正文。)

人物通讯的开头,要略微讲究一些文采,充分利用排比、对偶等修辞 *** ,在写作 *** 上,可以描写,可以抒情。从写作角度上,可以写某一个侧面,然后引起读者兴趣。例如:

在某某地的表彰大会上,一位身材消瘦的年轻人从某某领导手中接过了某某奖章,这位年轻人恬淡而自信的微笑,让所有的现场的人为之折服。

他,就是某某某,某某单位某某(职务、工种)。

(引出正文)

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例如,可以这样写:

他的履历,渗透着他辛勤的汗水,是他人生中流畅的轨迹,某某年为某某工人,某某年入党,某某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某某年担任某某职务。他创造了一些列的深化,填补了某某空白,某项工作得到了更高奖励或者荣誉等等。

他就是某某某。

(引出正文)

关于人物通讯的结尾,可以是对某某人物的感叹类的语言、赞美类语言,或者寄托希望类的语言等等。

例如:他朴实无华的语言,实践着高尚者的情操,这难道,不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吗?等等。

根据个人采写经验的一点浅见,希望能帮助到您。

问题三:访谈稿怎么写 你的提问提纲是怎么设计的?要是做访谈的话多看几个话题节目就知道怎么拟订提纲,根据提纲临场发挥就好了!

麻烦采纳,谢谢!

问题四:人物专访的新闻稿怎么写?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呢?

之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例如,有一篇题为《漳州飞来的小鸟――记八次叩响获奖大门的胡晓梦》的专访,作者在采访之前,仔细了解了胡晓梦同学是如何攀登文学殿堂的(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八次叩响获奖大门),并且认真阅读了胡晓梦的作品,于是,作者满怀澡情地写道:

“果然不负众望。晓梦用她的一双纯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灵去感知生活,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着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以深切的同情写成了散文诗般的《白帆之歌》:从‘花市’的热闹景象中,发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优美的文笔写成了《买花》;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 ,写了《客人》给以无情的鞭挞和揭露;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吞噬着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写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段文字,不仅使这篇专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也使读者对晓梦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

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

“他四十多岁了,高了兴就一个人在屋里又唱又跳,从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来;和朋友聊天,没有正形儿,常说出比小学生还幼稚的话,问出莫名其妙的问题来;在老学者们座上,他又俨然是个“小老夫子”,说话文诌诌;早饭吃什么,他记不住,常把帽子、车钥匙丢落,却能在诗歌讨论会上,不用讲稿侃侃而谈,大背《论语》、《人间词话》、佛经、苏珊朗格和科林伍德的美学――甚至某页第几段都说出来,令听者目瞪口呆。”

文字不多,却活脱脱地勾画出当代文坛“怪人”――深通中国古典文、史、哲,能书、能画、能篆刻、能谱曲,熟悉戏曲的中年作家钱世明的形象。凡是熟悉这位“文坛怪人”的朋友门,读了这段文字,都说:“像极了!”

又如,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李劲同学荣获我国青少年程序设计一等奖,将应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的邀请赴美参观访问,按常理,写人物专访应该着重写李劲同学在程序设计方面的成就,然而,《中学生报》的中学生记者却从少年科学家谈语文这个角度进行了专访,重点突出,构思独特,善于取舍。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绩物专访,内容一定要真实,引述采访对象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必须是原意,作者不能随意改动或发挥,无根据的拔高和添枝加叶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专访时,要细心倾听,掌握尽可能多的之一手材料,时间、地点、人物,作品和数字等要当场问清楚并记下来,以免张冠李戴。文章写完以后,更好送采访对象过目,听取本人意见,以免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问题五:人物专访稿子要怎么写? 人物 类 专 访稿 件

问题六:采访稿怎么写? 先充分了解事实的背景材料,然后设置提问,按逻辑顺序把问题列出来。要考虑采访对象回答问题出现的其他状况。

问题七:采访稿怎么写 怎样写好采访稿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回答者: trueno_ae86- 经理 四级 10-3 10:14

查看用户评论(1)>>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4个人评价

0% (0) 不好

100% (4)

相关内容

怎么写采访稿

对人物的采访稿怎么写啊我是六年级的 急需

新闻稿采访稿怎么写

怎么写通讯稿,新闻稿和采访稿这三种分别有哪些不同

怎么写人物采访稿?

其他回答 共 3条

我知道

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 *** 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

问题八:采访爱读书的人的采访稿怎么写 点:家里

人物:爸爸

采访记录人:李蕴晗

采访过程:

问:请问您爱读书吗?为什么爱读书?

爸爸:我爱读书。书中有知识,书中有智慧,读书可以知事明理,使自己成长、进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问:那么请谈一谈您对“开卷有益”这一词的说法。 爸爸:只要是书,去读了去学了,抱着一个正确的态度去读去学,对人都是有益处的。好的书,用积极的态度的去学习,吸收精华,不好的书用批判的眼光去读去看它,从反面也能吸取教训,获得知识,这就是我对开卷有益的理解,这说明了只要是知识的东西你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它,去学习它,去理解它,对人都是有用的。

问:那么请问您一般喜欢读些什么书?

爸爸:从分类来讲,我喜欢读历史、地理、人物传记和科学一类的书。

问:读完书后从书中得到了启发吗?这些启发在生活和学习上有帮助么

爸爸:我读译本书,都受到一定的启发。有写启发,直接用与我的生活供桌和学习,对我帮助很大,对我的能力提高很快,可以说读书是我更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问:请问您有些什么关于读书的故事吗?

爸爸:有。我小时,图书不多,身边的书籍也不多。有依次,我从别人那里借来了叶永列的科普小说《未来世界》,在煤油灯下一口气就读完了,还不觉得过瘾,一直读到了天亮,这本书中提到的一些人类发展进步的设想,现在基本上都实现了,可以说是我读的之一个科普启蒙书,对我以后的学习帮助很大。

问:请问您一般是怎么读书的?能介绍一下读书的 *** 吗?

爸爸:我接触一本书,首先看它的序,或者先看简介,看完简介以后再看看它的纲目,在阅读前大致了解一个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梗概间架,然后根据时间安排,再去认真的仔细阅读。

问:很多人读书都常常会把一本书读两遍,请问您一般会么?

爸爸:会的。有争议的书,或者是写得非常好的书,很感很有教育意义的书,我在之一遍阅读的基础上,都会更认真地读第二遍,精彩的章节,甚至会读第三遍,第四遍,有时还会做一些简要的读书记录。所以,重要的观点,精彩的故事情节,在我脑海里都能记很久。

问: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请问你有这方面的经验吗?

爸爸:有,上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的知识积累和认识的水平是有限的,有些名著我们的能力还不足以读一遍就能领会的这种程度,因此,我们必须要一遍,两遍,三遍,多遍的去阅读,去理解,甚至有些问题,读更多遍仍然无法理解,这是阅读的现实。但是有一点,每多读一遍,多一次思考,就会多理解一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并不是说读书读一百遍你就会理解,而是说,读书需要重复读,读多了,慢慢地你就领会了

1 以采访稿的形式写一篇日记(300

怎样写好采访稿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

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2 怎样写好采访的作文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3 爸爸的骄傲 以采访的形式写一篇作文600

这个星期,葛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采访一位某方面很突出的人。

我想了又想,决定采访我班的“作文大王”张秋涵。 张秋涵是我更好的朋友,她就坐在我的前面。

一下课,我就蹦到张秋涵面前,我右手拿笔,左手拿着记录本,像一位记者似的对张秋涵说:“亲爱的张秋涵同学,占用你一点时间,我想采访你。”张秋涵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惊讶,而是笑了笑,对我说:“好啊,我们可爱的沙记者。”

采访开始啦!我尽量让自己不要紧张,但心还是咚咚的跳个不停。我深吸了几口气,开始了我的采访:“张秋涵同学,你是怎么将作文写得这么好的呢?有什么秘诀吗?”“其实没有什么秘诀,你只要多看书,多积累词语,做好读书笔记就行了。”

原来张秋涵一直都这么做呢,怪不得作文写得这么好,我也要向她学习!接着我又问了第二个问题:“那你平常都读些什么书呢?”“我平常都读一些名着,校园小说和作文书。读书不一定只读一个方面的书,还要读些别的书,增长各方面的知识。”

她一边说我一边在本子上记着。“有许多人都说读了好多书,各方面的书都读了,可就是写不出作文来,每次写作文,要使劲榨,才能榨出一篇作文来。”

“那就是看书的 *** 不对。看书时,首先要学会问‘为什么’,不会的字词要查字典知道意思。

看书时,也要思考。遇到问题时,要和主人公一起思考,找出答案。

这样就能锻炼你的理解能力,领悟写的作技巧,写出更好的作文。”张秋涵懂的可真多啊,我一定要向她好好学习,写好作文! 采访完之后,我不禁敬佩起张秋涵。

原来每个人都不是天才,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成功的人。

4 怎样写学习采访的作文

所谓采访式作文训练是指让学生进入生活深处,贴近生活选取文材,零距离寻找写作内容的训练。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孩子们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思路短、灵感慢、断桥和文章结构层次乱等问题。经过十几年的一线教学尝试实践,探索完善,下面的采访式写作六法可供参考。

一、聊天、转告及访问描写

让学生把自己与同学间、父母间的聊天过程有选择的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成一片完美的文章,且加上合体的作文题目。或把别人转告给你的事情及你访问别人的经过记叙下来,作为日记式作文描写。聊天、转告及访问式描写把学生写作选材带入零距离,使学生短时间内透过写作雾纱,摘掉写作墨镜,看到写作清晰的境界。

二、家庭中的喜事、忧事、烦事等描写。

家庭是一个团体,是一个时钟式的运作机构,每天总要发生一些可泣可歌的事情,这种事情可以直接敲击着学生的心灵,伴随着他们的生活。因此,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写入自己的文章,即真实可信又能生动感人,还可以把学生带入生活这片人生的田野写自己的故事。可谓三全其美。

三、影视观后回忆描写。

影视片是学生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品之一,如何让学生看好这些剧片,是现实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而,让学生带着写作目的去观看电视内容,借着剧中内容让学生展示写作技能,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另一条捷径。这种练笔方式既可以对剧中情节内容进行描述,也可归纳剧中主要内容,还可以内容与感想同时练笔。 四、设计场面情景描写。

设计场面进行情景描写,可有教师课前设计,也可由学生分组进行自己设计,但这个过程事先不必公开,以免失去写作意义。其做法是:设计一些通俗易懂的场面表演过程。让学生看后,把情节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外貌及故事情节写出来,然后让学生修改交流,评选出优秀文章。这是一种极端直观性的写作训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使学生懂得写作是地地道道的生活描述。

五、班会、队会和校会描述。

班会、队会和校会是学生经常见到的会议。各种动员会、总结会、表彰会等周周必开,月月必有。如果能把这些宝贵的资料用于写作,是何等的重要。因此,各种会后安排学生把会议的过程和对会议的感受写下来,不仅可以巩固对会议内容的记忆,还能促使学生感受到写作材料无处不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会议记录,什么叫做写作,把学生作文带到现实生活。

六、故事、读感悟描写

学生时期更大的兴趣是听别人讲故事,我们不妨抓住这一兴致,开展写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把故事内容同生活现实联系起来,借助故事情节加上自己的经历感受变成自己的文章。这是创新作文训练的一种新举措。学生运用半嫁接式写作既可减少了写作难度,又可以开发想象力。借助别人的马走自己的路,学生写起来就感到轻松自如,很有班货物兴趣感。特别是对那些写作时,灵感慢、兴趣低的学生垒了一个好大的写作“台阶”。

5 以采访稿的形式写一篇日记(300

怎样写好采访稿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6 采访作文怎么写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一、活动目标1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2通过了解成人对成长时期烦恼的认识,审视自己的所谓烦恼,重新评价自我,也要为朋友、同学排忧解难。3与别人交谈应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话语通顺完整,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说话不要带口头禅,不要重复嗦。4写作要围绕中心,有主题。写自己要能写出独特的认识,写别人要注意本人的审视和评论,帮朋友解忧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二、活动指导与建议1本单元的三项活动都是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主题。活动一是清理自己的烦恼,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曾经有的或正在有的烦恼,这样才有可能消除那些烦恼,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活动二是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别人在少年时期曾经有过的烦恼,应引导学生重在了解别人当时是怎么对待烦恼的,现在又是怎样看待当年的那些烦恼的,以便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启示。活动三是用假设的情境帮助朋友解脱烦恼,要让学生注意所给的情境,要说得入情入理,有针对性。2有些学生对自己的烦恼可能有所保留,不敢直言:或不愿意说,或不好意思说,或只说那些不关痛痒的,等等。教师应鼓励他们,让他们放下包袱,因为总是把烦恼埋在自己心里,不仅会影响学习,影响情绪,天长日久还会影响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对于那些特别内向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父母或好朋友说,或者课下与老师交流,不必强求在大庭广众中说。

3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时,可以由教师先提出要求:如要举止大方,说话利落,要提前有个采访提纲,采访的内容要有针对性等。因为采访后还要完成一篇作文,所以要让学生先大致有个意向,想一想自己准备写哪些内容,然后进行重点采访。

4三项活动最终都落实为文字,要注意不同活动限制的不同文体。如写日记是对自己说话,是展示自己的心灵,应写得自然,不做作。如写信,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写信的目的等。

5建议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初就将本次综合性学习布置下去,一方面可以提前做些准备,一方面也可以从学习的课文中借鉴一些内容或思想。

三、活动评价

1口语能力方面的评价。采用活动一的可以让同学之间互评,评价要点包括:说话的语速和声音,说话的态度,说话的流畅程度,所说烦恼是否坦诚,等等。采用活动二的可以提前给每位学生一个评价表,要求学生在采访完某人后让这个人帮忙填写。评价表内容可以包括下边几项:口齿是否清楚,问题是否明确,应对是否巧妙,内容是否有中心,礼貌用语等。评价表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商定。

2写作能力方面的评价。由老师从情感、内容、结构(格式)、语言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活动一的学生,如果有不想让老师看日记的,可以让他的好朋友、父母或他认为可以信任的人帮助进行评价,不要强求一律交给老师。

3由于是综合性学习,不是单纯的口语或写作方面的训练,所以评价时还要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意识、对活动的态度等。这一点在所有的活动考查中都应该是一个重要方面,这里不必多说。

四、有关资料

7 怎样写采访作文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一、活动目标1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

2通过了解成人对成长时期烦恼的认识,审视自己的所谓烦恼,重新评价自我,也要为朋友、同学排忧解难。3与别人交谈应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话语通顺完整,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说话不要带口头禅,不要重复嗦。4写作要围绕中心,有主题。

写自己要能写出独特的认识,写别人要注意本人的审视和评论,帮朋友解忧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二、活动指导与建议1本单元的三项活动都是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主题。

活动一是清理自己的烦恼,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曾经有的或正在有的烦恼,这样才有可能消除那些烦恼,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活动二是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别人在少年时期曾经有过的烦恼,应引导学生重在了解别人当时是怎么对待烦恼的,现在又是怎样看待当年的那些烦恼的,以便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启示。

活动三是用假设的情境帮助朋友解脱烦恼,要让学生注意所给的情境,要说得入情入理,有针对性。2有些学生对自己的烦恼可能有所保留,不敢直言:或不愿意说,或不好意思说,或只说那些不关痛痒的,等等。

教师应鼓励他们,让他们放下包袱,因为总是把烦恼埋在自己心里,不仅会影响学习,影响情绪,天长日久还会影响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对于那些特别内向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父母或好朋友说,或者课下与老师交流,不必强求在大庭广众中说。

3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时,可以由教师先提出要求:如要举止大方,说话利落,要提前有个采访提纲,采访的内容要有针对性等。因为采访后还要完成一篇作文,所以要让学生先大致有个意向,想一想自己准备写哪些内容,然后进行重点采访。

4三项活动最终都落实为文字,要注意不同活动限制的不同文体。如写日记是对自己说话,是展示自己的心灵,应写得自然,不做作。

如写信,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写信的目的等。 5建议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初就将本次综合性学习布置下去,一方面可以提前做些准备,一方面也可以从学习的课文中借鉴一些内容或思想。

三、活动评价 1口语能力方面的评价。采用活动一的可以让同学之间互评,评价要点包括:说话的语速和声音,说话的态度,说话的流畅程度,所说烦恼是否坦诚,等等。

采用活动二的可以提前给每位学生一个评价表,要求学生在采访完某人后让这个人帮忙填写。评价表内容可以包括下边几项:口齿是否清楚,问题是否明确,应对是否巧妙,内容是否有中心,礼貌用语等。

评价表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商定。 2写作能力方面的评价。

由老师从情感、内容、结构(格式)、语言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活动一的学生,如果有不想让老师看日记的,可以让他的好朋友、父母或他认为可以信任的人帮助进行评价,不要强求一律交给老师。

3由于是综合性学习,不是单纯的口语或写作方面的训练,所以评价时还要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意识、对活动的态度等。这一点在所有的活动考查中都应该是一个重要方面,这里不必多说。

8 怎样是以小记者的形式写作文

小记者要注意有主题要准备采访时的资料当小记者可以拓展知识,好处可多了当一个合格的小记者,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还有1什么叫小记者? 答:要回答什么是小记者,必须先弄清楚记者是干什么的记者,就是通讯社、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有些少年儿童虽然不是新闻单位的专职人员,但他们从小积极学习采写新闻,人们赠给这些孩子一个光荣称号----“小记者” 具体说起来,小记者也有很多种例如,有的是学校广播站的小记者,有的是市红领巾通讯社的小记者,有的是少年儿童报刊的小记者,还有许多是全国各地小记者团的小记者,等等概括起来说,小记者活动的组织形式虽然不尽相同,但目的只有一个:迅速传播信息,推动少年儿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 当前小记者活动非常活跃,这是当代少年儿童追求新知识、锻炼新才能的一个突出表现 2当小记者有什么好处呢? 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会当小记者,对于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学当小记者,至少能提高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这些都是当代少年儿童应当具备的才能 先说观察能力当小记者一要敏感,二要善于观察,否则,就当不好小记者因为,不敏感便抓不住新闻,而不善于观察,即使抓住了新闻,也难以发展其真正的价值和特点 再说交际能力当小记者必须善于与人交往而且要经历各种场面如果见了陌生人不敢讲话,到了一个大场面就紧张得心跳,那是无法完成采访任务的 再说分析能力小记者一般知道的事情比较多,但要采写新闻,就必须学会迅速地分析判断问题:当前的形势特点是什么?哪件事是最重要的新闻?应该怎样采写这条新闻?等等 还有写作能力写新闻的一个基本要求:必须学会用最简洁的语言,把最重要的事实表达清楚这种锻炼,是其它作文形式得不到的 其实,当小记者能得到的锻炼和收获,还不止以上四个方面但是,这四个方面,不就是非常重要的吗? 3我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生,能当小记者吗? 答:可以肯定地回答:能! 你听了,也许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那好,让我给你举个例子:1985年9月16日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中国儿童报》(原《新少年报》)上,刊登了《请当本报小记者》的启事启事中说:“谁能当小记者呢?就是能为本报采写新闻的小朋友”“你的新闻稿或照片,在《中国儿童报》上发表了,你就被称为本报小记者,并获得小记者荣誉证书”这就告诉大家,全国每一个小学生,只要能够采写新闻并发表出来,都能当上小记者,没有其它任何限制条件你“普普通通”怎么就不行呢?不要瞧不起自己,鼓起勇气干吗! 你又该问了:我知道我可以当小记者了,可写新闻很难,我不会写怎么办呢?这倒是个需要弄明白的事情不过,不必着急只要掌握了新闻报道的规律,采写新闻并不难不信,请你看看《中国少年报》和《中国儿童报》,那上面有许多小记者的文章,有些只有一句话,却是重要新闻 所以,只要你有信心,肯努力,一定能成为一个小记者的具体怎样当小记者,等你读完这本书,就会明白了 4 小记者都有哪些任务呢? 答:小记者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采写新闻,二是反映问题 先说采写新闻报社吸引小记者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加强信息交流小记者的肩上,担负的正是这样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小记者应当密切注意本校本地区的动态,一旦有重要的事情发生,就要及时地采访报道,让其它地方的少年儿童知道,你们这里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儿,从中受到启发和激励 再说反映问题我们的少年儿童报刊和学校广播站,有一个共同的职责,就是反映广大小朋友的心声,保护小朋友们健康成长这也是小记者肩上担负的一个重要任务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一定会碰上不少苦恼事情,对吗?现在,你想当小记者,就应当把大家的苦恼和要求,及时向报社反映出来,呼吁有关方面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 如果,这两项任务完成得都很好,你就是一个优秀小记者 5我很想当小记者,但又怕耽误了功课,怎么办? 答: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好学校规定的课程,是最主要的任务当小记者再光荣,也是一项课外活动,不能因此耽误了功能 但是,我又要说,你的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为什么呢?因为小记者并不需要像大记者那样,经常在全国各地跑,没完没了地采访写作小记者只要发生在自己周围的新鲜事及时报道出来,就算是出色地完成任务了儿童新闻,一般篇幅都很短小,也占用不了你多少时间 我还要说,当小记者不但不耽误功课,而且对学好功课是有益处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学习任何功课,都离不开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而采写新闻最能锻炼人的,恰恰是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 既然是记者,那就要有问有答比如说:记者问一下简称记:XX答简称X答:作文标题要写明XX接受采访 像表格一样,写好地点,目的把内容或对话记下来。

如何写人物专访稿

 如何写人物专访稿,在现实生活中,现在很多人都比较喜欢写人物稿,但是人物稿看似上手容易,实际上想要写好却也需要花费一番心思的,下面为大家分享如何写人物专访稿。

如何写人物专访稿1

  之一,确定选题。

 选题是决定一篇人物稿是否精彩的关键因素!很多时候稿件不出彩,很大的可能性是人物本身就不够出彩。如果人物本身就非常有话题度和传播度,那么相应的稿子也会非常具有传播力。

 所以,当你找到一个人物之后,多问问自己,你为什么选这个人物作为写作对象?你选他的理由是什么?他身上有哪些跟别人不一样的特质。

 如果你说服不了自己,说服不了别人,那这个选题就不是一个好的选题。

  第二,搜集素材。

 比如,我们写一个古代人物,就需要按照上面说的,首先去查阅大量资料,你要能做到对这个人物的事迹相当了解,再从中拎出一条主线,把这个人物串起来。

 我们写一个现代人物,就需要去做采访,观察细节,挖掘故事,除了采访主要人物之外,甚至还要去采访跟这个人物相关的“当事人”,从侧面了解你要写的这个人物,直到你对这个人物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

 打个比方,我们为什么写自己的父母,总是感觉比较容易?原因是,在你所有的写作对象中,你的父母是你最熟悉最了解的,他们的素材你积累了几十年,所以了然于胸,同时你对他们有感情,所以在情绪上能够代入进去。

 我们如果写一个人物,不妨把它当作你身边最亲近的人一样去了解,你对他如数家珍,对他有深刻的观察和了解,对他的很多细节都能挖掘出来。

  那么如何搜集到高质量的素材呢?

  1、学会观察。

 如果是现实的人物,我们就需要到人物熟悉的环境中去采访才能够获得最可靠的素材。采访时,最关键的便是观察。对采访对象而言,语言不见得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他的行为。嗅觉、触感也同样重要。

  2、寻找故事

 一篇好的人物稿的要求之一,就是人物写出故事性。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不论人物稿还是观点稿,其实,都需要讲好故事。故事可读性强,节奏明快,能很好地把人代入进去,一个好故事,胜过千万句说教。观点文讲故事是为了佐证观点,而人物稿讲故事,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所以挖掘素材的时候,要下意识地去找有趣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3、把握细节。

 故事的走向,记者本人的情感取向,乃至于稿子所要传达的一切,都隐藏在所选择的细节中。但细节并非越多越好。需要你从大量的素材中提炼出有效的细节,能起到渲染情绪、突出人物的细节,而不是无效的细节,无效细节往往容易成为有害细节,令故事显得冗长,偏离方向。

  三、提炼观点、写提纲

 好的人物稿,除了要有故事性之外,还有一个要求,就是故事写出观点性,也就是要提炼出文章的逻辑、线索出来。否则你写文章就会特别散。

 我们很多人写稿子,前期准备的时间可能是三天,真正写稿只需要三个小时,有的提纲花的时间要比写稿子时间多几倍。这都说明我们要打无准备之仗。

 人物的采访提纲说白了很简单,就是你要采访对象要回答的一些题目的罗列。这些题目又不简单是干巴巴的罗列,需要的是你对他本身的熟悉。

如何写人物专访稿2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 *** 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

 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

 范文:

 时间:1999年8月21 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 *** 事。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如何写人物专访稿3

  人物采访稿范文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xxx同学,这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小伙,怀抱着对社会的一片热枕,在年轻的岁月里,毅然决然的投身于应用心理学专业,这一选择就是一段又一段峥嵘的记忆。

 无数次参加莞城心理志愿者活动,为幼儿园的小朋友带去欢乐,为养老院的老人送去温暖,为路上的行人习来暖暖的春风。

 这就是他,一个在心理专业不被理解的时候仍然无悔于自己选择的青年人。在今年新春到来之际,我们有幸采访到了xxx同学。

 记者(以下简称记):首先,我十分感谢xxx同学可以在喜迎新春之际,仍然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的采访。据我们了解,心理学专业在国内还很年轻,我们很好奇,是什么原因导致您选择学习这个专业呢

 xxx同学(以下简称姚):我从小就想要帮到很多人,我觉得能够把自己回报给社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且,现代社会压力很大,由于工作繁忙的缘故,老年人被迫住进了养老院,小朋友也只得每天呆在托儿所里,终日工作的中年人还有青年人,生活的压力使得他们有很多的心理问题,揭开困惑,帮助各个阶层的人使得我更加开心,活在幸福当中,给我带来满足感。

 记:您经过努力考上了理想的专业,在这一年多的学习过程中,您认为心理学和你最开始设想的有什么偏差

 姚:我在参加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前,对于心理学更多的是觉得自己仍然是很迷茫,觉得心理学的操作基本上是全凭经验的,以胡子长短论英雄,接触的案例多了,自然就会熟络的多,因此一度觉得心理压力很大,觉得责任重大。但在一年多之后,才逐渐觉得,我以前的想法是不对的,起码是不准确的,心理学是建立在成熟而健全的科学体系上的,它讲求着科学的一般规律性和客观严谨性。心理学甚至有很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早期思想哲学,有一部分还沿用至今。

 后面还出现了许多富有科学性的心理学思想,如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强调了心理学的科学性,引发了心理学的革命,还有格式塔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等。这些内容的学习都丰富了我的眼界,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记:听了您讲了这么多有关心理学的具体内容,我也觉得很有兴趣,我很想问您的是,您对以后的心理学人生是如何规划的

 姚:我觉得心理学是是我感兴趣的学科,我想要在今后的几年里趁年轻静下心来做与心理学有关的事情,这也意味着我人生的完满。首先要做的就是准备参加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考试的相关工作,稳打稳扎几年,以便更多的了解这个学科,

 其次我还要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的等级考试。我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心理咨询师,实现我最开始的人生理想,有爱,也有快乐。

 采访结束了,但xxx同学那坚定的信念和对理想的执着还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当中,回想起他在采访过程中时而执着的声音,不需要更多的话语,我想我已理解了他对梦想的诠释,愿xxx同学可以在新的一年里,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成为他梦想中的想要成为的人。

作为一名记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会写采访类文章。

非常遗憾的发现,如今九城日报上的采访类文章少之又少,仅有的一些采访,也不尽如人意。

采访类文章,比较难写,要写的出色,更是需要精心策划。

在写采访类文章之前,需要做好以下4点:

1、确定采访目的

没有采访目的的文章,就像在报流水帐。使读者找不到一丝主线,感觉很空。

故,在采访之前,首先要确定你本次采访的目的。你想让读者知道些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采访?你的采访能给大家带来些什么启示?……

2、确定采访人选

在确定好采访目的后,第二步便是寻找被采访人。要找的被采访人必须与采访目的息息相关,无关的人不要夹杂其中。

3、了解被采访人

确定完采访人选后,你要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的经历等等。在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采访,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更会影响到你提问的质量。

4、认真设计问题

在写采访类文章中,问题是必不可少的,问题的好与坏,直接左右文章的质量。设计的问题要能体现采访目的,承上启下,相辅相成。

采访完毕后,需要做到以下2点:

1、整理采访稿,仔细阅读几遍,充分理解

作为一名九城日报记者,我们的采访手段不同于现实,一般通过 *** 、BBS、MSN、e-mail进行。我们有优势,那就是对方是以文字的形式接受采访,这样便于了我们整理采访稿。在整理采访稿的同时,记得不要遗漏掉重要资料,修正错别字,多读几遍,对采访稿要有充分的感知,觉得不够的地方,尽快弥补。

2、组稿,完成采访

好的采访稿,并不是你问我答的形式,要有导语、串词、结尾。因此,在整理好问题与回答后,还有进行组稿,根据对采访稿的理解及采访目的,合理的添加导语、串词及结尾,这样不仅使整篇采访结构饱满,更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专访新闻稿怎么写

 专访新闻稿怎么写,采访是记者通过观察、访问获取新闻素材的基本手段。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下面来看看专访新闻稿怎么写。

专访新闻稿怎么写1

 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 *** 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

 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

 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 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

 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

 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

 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

专访新闻稿怎么写2

  人物采访中应该避免的那些“蠢问题”。

  之一类“蠢问题”:基础信息

 理解一个人物,首先要知道的就是他的基础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学习和工作经历,等等。这也是在做采访准备工作时,需要掌握的采访对象的最基本的资料,也是最容易获取的资料。

 刚工作时,一位老领导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位新记者被派去采访我国著名的一位戏剧表演艺术家,记者在艺术家下榻的酒店外站了一天才采访到他。然而,记者问的之一个问题是:“请问,您从事的是哪一种形式的戏剧表演”艺术家哑口无言,摇摇头对记者说:“小伙子,你回去做做功课再来吧!”好不容易争取来的采访机会,因为一个“蠢问题”匆匆结束了。

 相反,如果熟悉采访对象的基础信息,往往能迅速找到突破口,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当然,很多时候,采访对象的个人信息并不清晰,不见得都可以提前完整掌握。那么更好是在采访过程中,择机提问,尽量避免一上来就“单刀直入”。

 采访时,如果上来就问基础信息,会很容易让采访对象觉得你的功课做得不充分,对采访对象完全不了解,从而失去了和你对话的欲望,即使勉强回答了问题,也会因为之一印象不佳而影响接下来的交流。

  第二类“蠢问题”:重复提问

 《南方人物周刊》的创办人徐列曾经将人物报道按内容分类:新闻人物、公众人物、民间人物。在报道形式上,新闻人物和公众人物因为被热点事件裹挟,再拿事件作为切入点已无新意,因而多采用对话体。

 对话体的稿件因为能够直抵人物内心,最考验功力。但由于新闻人物和公众人物非常善于和媒体打交道,这类稿件也最容易因为内容的千篇一律而落入俗套。要避免重复提问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有不停追问。对于事件,不仅要问发生了什么,还要问为什么发生,人物到底在想什么;对于观点,不仅要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这么认为,是否经过验证,怎么看待不同的声音……

 如果采访对象顾左右而言他,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礼貌地打断采访对象,提醒他:“您说的这些,我已经在其他媒体对您的采访中读到了,我想了解的是……”以此“逼”采访对象正视你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不愿谈及的问题,也都有内心不愿示人的一面。记者一定要不卑不亢,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准备追问。

  第三类“蠢问题”:兜兜转转

 写文章时有一个忌讳叫“过门太长”,而提问的“过门太长”,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指记者发问时,阐述过于冗长,采访对象听了后面忘了前面,回答问题时自然就会比较泛泛,不够精彩;二是指在整个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将精彩的问题排得太靠后,兜兜转转始终问不到正题上,使得对话浮于表面,缺少亮点。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新闻发布会和群访的情况。

 永远不要惧怕提问。有时候采访就像打太极,讲究相互作用。遇到优质的采访对象时,你的问题越“出格”,他的回答就越精彩。而且,就算对方真的拒绝回答你的问题又怎么样呢有时候,不回答也是一种回答。

专访新闻稿怎么写3

 提笔前准备:整理文章思路和提纲,带着受众关注的问题去编写手记,同时发挥个人“思考意识”作用,让受众清晰的明白新闻报道的事件、你的情感和你的思考,让作品更富逻辑性和深度性。

 发现新闻背后的故事:记者手记不同于新闻稿件的客观性质,作品更多体现的是记者个人对某一事件的所思所想,凸显的是个人意志。带着自己的感触整理好自我认识和思路去抒写,会使得报道更具深度性。

 忌无病 *** 强说愁:分清记者手记、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者三者区别,记者手记应该比新闻报道多一些思想和逻辑上的思考,同时又比评论者多一些“故事”的情节或者说细节的补充,只有这样才能更具鲜明性。

 以情动人:情感带入是记者手记中最常用的编写手法,这个的前提是发生的事件确实触动了你的内心,你能够以自己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点醒人们内心的情感,带领读者走进事件深层核心。

 以理制胜:这里的理是指对事件主旨的升华理解,一篇好的手记不单要有情感的带入,还有有理性的支持和灌注,情理相融才能使写出的作品达到情理交融之境。

 照顾受众感受: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愈加丰富,现在的受众更具有主体性增强、追求精神享受和集体认同感的特点,手记中可以以自我感受为切入点,增加与受众的互动。

 几点注意:尽量少用最、甚、极为或唯一、避免与事实不符,造成读者 *** ,可以的话直接不用。尽量少夹用外文:除非有必要,但不要乱翻译造成误解。千万千万不要有错别字。

采访就是访问者(记者)和被访问人坐在一起,(记者)问他或者她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在采访的进行过程之中会有新问题产生,被称为"跟随"问题。)记者们轮流提问,而编辑则帮助他们笔录和音录采访。

·采访前准备

1 编辑准备用品,测试设备,派发问题给记者

2 复查所有问题以及引导采访的策略

记住:

要准时

要有所准备

要礼貌

要积极

要富有成效

要专业

在采访过程中的重要的小贴士: LEFT

倾听

你永远无法预知采访过程中被访问者会说些什么,如果你不倾听,你也许会错过一些重要讯息。

眼神交流

当你在采访提问过程中,永远都要用眼神和被访者进行交流,这样,他们就会知道你在耐心倾听而作出更好的回答。

跟随提问

跟随提问就是在采访过程中基于被访者的叙述,你思考之后的提问。往往,一些最精彩的提问就是跟随提问。

团队合作

和你的同事记者和编辑一起工作。彼此尊重和彼此支援,这样你的采访故事会更好!

·采访小贴士:

准备

礼貌

积极

富有成效 =专业

倾听

眼神交流

跟随提问

团队合作

·第四步-汇报

一个汇报就是采访团队录音记录下来的讨论,复查一下关于简报和采访的重要讯息,然后加入记者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汇报是团队表达他们观点和把他们自己的声音加入采访故事中的一次机会。

汇报是由编辑通过四个步骤 *** 管理的,编辑运用他 / 她的记录笔记和研究讯息来和记者们讨论采访,涉及的问题,以及他们观点和经验。

汇报准备:

准备和测试的工具,收集所有简报材料和问题

汇报步骤:

1 再现故事:

编辑要求记者们去复查访问和故事的基本事实:采访谁,被访问者说了什么,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为什么他们作采访等等,团队仅仅需讨论那些他们从简报和采访中了解到的相关故事的事实,而不需他们对此的个人经验和观点……两个步骤:

2 记者个人体验和观点

编辑询问记者对于此次采访以及相关题目的自我感受和观点。

3 介绍采访故事

每个记者轮流提出故事的介绍,选其中的稍后用来作为完稿的开头。

4 故事结束

每个记者轮流提供一个对这个故事或者汇报的简短结论和总结,选择其中的稍后用来作为完稿的结论。

要点:

-每一次都遵循汇报的步骤和同样的要求

-让每位记者说出和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观点

-尊重记者彼此的观点和论点

-在采访之后尽快管理 *** 汇报

再现故事

记者的个人体验和观点

故事介绍

故事结束

圆桌会议

圆桌会议是一个编辑和其他几位青年人关于年轻话题录音记录讨论。编辑事先为圆桌会议准备好问题,引导参与者在讨论中探索他们个性体验以及观点。

圆桌会议准备:

如同简讯一样,编辑事先为圆桌会议的参与者(包括参与者以及其他年轻人)设计一系列问题,使用谁,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为什么,和怎么样作为每个提问的开头。

编辑需事先准备和测试所有的设备。

圆桌会议小贴士

所有参与者彼此尊重

获取每个人的观点和评论

每一次说出你的名字,讲完整的话

很多的跟随提问以及持相反意见的争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