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墨尔本留学生发生了什么事

问答04

最近在墨尔本留学生发生了什么事,第1张

最近在墨尔本留学生发生了什么事
导读:2015年6月23日电 据澳大利亚澳洲网报道,不少留学生为了降低生活成本,会努力压缩自己住处的租金,也导致不少不良房东盯上了这个弱势群体。《时代报》21日又曝光了大批压榨留学生的墨尔本高层塔楼,让留学生非法寄宿、多人挤住在塔楼公寓中似乎已经

2015年6月23日电 据澳大利亚澳洲网报道,不少留学生为了降低生活成本,会努力压缩自己住处的租金,也导致不少不良房东盯上了这个弱势群体。《时代报》21日又曝光了大批压榨留学生的墨尔本高层塔楼,让留学生非法寄宿、多人挤住在塔楼公寓中似乎已经成为了新潮流,澳洲媒体已经确定至少有25座住宅楼涉嫌将公寓非法出租,让多名租客挤住在一间房内。

  多人挤住房租便宜? 房东一年多赚一倍

  Docklands码头区就有此类情况,6名女生挤在一套一室一厅的公寓内,其中4人住在卧室,2人就睡在客厅,而且每人每周的租金高达140澳元,这也就意味着房东靠非法出租房屋每年赚取的租金高达43万澳元,比该区正常出租公寓应得的22万澳元租金高出将近一倍。Russell广场塔楼也有3人同租1间房的情况,每人每周的租金仍高达99澳元。

  而在被问及租住问题是,很多房东却表示亚洲人同居一室是他们的“居住文化”。

  澳洲当地媒体从公共在线分类网站的广告上发现,Gumtree地区就有这样的房子出租,一座没有被登记租用的房产已经被租给了超过3名租客,却仍在招租称公寓内可以住下7人,媒体也联系了William大街350号的一名房东,对方提供每周租金仅为165澳元的床位,不过将会有6人共享1套公寓,而且房产也没经过出租登记。同一套房产的出租广告经常被留在不同招租者的名下,不过却留有相同的手机号码。

  海外人士组织此类租住 *** 难以发现

  此类挤住出租行为不仅非法,而且还存在着严重的火警隐患,Docklands高层住宅近日曾发生大火,消防机构随后发现正是私人物品的随处堆放加速了火势的蔓延。虽然在火灾发生后大楼清理了此类挤住的租户,不过租住的留学生和海外劳工却被房东狠狠地“敲了竹杠”。

  当局认为,墨尔本众多未登记出租的房屋都属于海外组织,而且此类非法的挤住出租往往是通过别国语言的网站等方式进行招租,因此 *** 难以发现犯罪者。即使是付钱的租户也往往并不知道租金流向了何处,他们经常被要求将钱放入信箱或交给维护人员转送。公寓的门后甚至还贴着告示要求租户不要和上门检查者交谈。

  虽然维州议会认为应打击此类非法房东,不过墨尔本市议会认为此事收到法律限制,在没有逮捕令的情况下很难进入存在挤住情况的公寓,而不进入公寓就难以搜集足够的证据来获取搜查令。

  国际学生团体则表示,由于澳洲房屋租金太高,很多留学生别无选择,只能住在此类类似贫民窟的出租房里,澳洲国际学生委员会主席Thomson Ch'ng表示,这类事情会对澳洲教育的声誉造成风险。

  此外存在挤住出租现象住宅的其他用户也颇为不满,他们往往要花更久时间等候电梯,并承担了更高的安全风险。

其主要原因是留学圈比较混乱。

留学生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等方面与国外存在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摩擦。其次,一些留学生不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甚至违法犯罪,给留学圈子抹上了污点。同时,一些不良中介机构的存在也助长了留学圈子不正之风,所以才会有远离的说法。

留学生要自觉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不随意从事非法活动,不参与不良攀比和不当交流。此外,学生应该形成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态度,避免走极端,杜绝攀比和攻击,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打造一个和谐的留学圈子。

    张浩,墨尔本大学博士生

 去年8月,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生张浩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在澳近一年的学习生活,让他感觉“痛并快乐”。

 中国青年报:墨尔本大学以高质量的研究性教育著称,你感觉怎么样

 张浩:就法学院来说,师资力量比较雄厚。法学院给每个博士生都配备了研究基金定额,用来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调研。

 墨大非常重视从实践中获取一手资料的实证研究,而且有非常复杂细致的规范和标准,所有实证研究必须得到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才能开展。比如涉及第三方的实证研究,要确定研究项目不会对第三方造成影响,不能浪费受访者的时间,不能把研究者自身或第三方置于危险当中等。这种制度会避免很多风险,也会让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有更深入的思考。

 学校的各种辅助措施也很到位。比如墨大图书馆,每年会花近1700万澳元购买各种图书、 *** 资料。如果墨大没有购买某个资料库,或者搜不到某篇关键的论文,学生可以把相关信息提交图书馆,就会有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找到相关文章,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学生。

 硕士生和博士生还可以享受澳洲跨图书馆借阅服务,有的专业甚至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跨馆借书。我的一个博士同学想借一本书,澳洲的图书馆没有,工作人员就从欧洲一所大学的图书馆给借过来了,学校负担所有跨馆借阅的费用。

 我报到之后不久,法学院图书馆的一位管理员跟我约时间单独见面,介绍图书馆的资源。我以为就是带我转一圈,没想到他根据我的研究方向整理了一个清单,列明墨大有哪些和我的学科相关的资源,哪些资源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我觉得非常贴心,帮助也很大。

 中国青年报:说说那里的博士教育吧。

 张浩:当地学生读博士不需要交学费,留学生一般申请奖学金,但竞争激烈。

 墨大要求3年之内不准提交博士论文,提前提交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审批。据我了解,法学院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是3年半或者4年提交论文,提交之后还要经过3个月的外审。所以想从墨大顺利毕业,获得博士学位,最短也要3年零3个月。

 在这里,之一年我们叫博士研究生候选人,过了之一年的开题答辩后,身份才能转换为博士研究生。法学院的开题答辩,需要完成论文一章的初稿,作一次公开的口头报告,参加学术委员会召集的评审会并回答相关提问。每名学生都配有一个独立的学术委员会,负责评估学业进度和答辩报告。

 中国青年报:当地会汉语的人多吗

 张浩:我碰到很多汉语非常流利的当地人。澳大利亚研究中国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墨大有一个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博士研究生交流互动学习小组。这个小组每年举办6次研讨会,供所有学科中研究中国问题的同学交流互动。这个平台已经存在快10年了,协助培养出了很多研究中国问题的高水平博士。

 我感觉只要在中国待过的人,如果选择读博士,大部分都会选择从事和中国相关的比较研究。我认识一个澳洲同学,她的博士论文是研究中国云南侗族的大歌。她只是很偶然的一次机会到中国,就被当地音乐吸引住了。当时,她连汉语都听不懂,但她在侗族的村庄里住了两年后,结果把汉语和侗族语言都学会了。她5年读完了博士课程,算很快的。

 中国青年报:你觉得澳洲青年和中国青年更大的不同在哪儿

 张浩:当地学生选择更加自由,读博士更多出于自己的兴趣。法学院很多读博士的当地同学,都曾在相关领域工作过很多年,发现感兴趣的问题后,才来 *** 或者 *** 做相关研究。而中国学生读博士的平均年龄都偏小。

 中国青年报:去澳大利亚留学的人年年增多,你对这些学子的建议是什么

 张浩:在澳留学更大的“痛”是心理压力。读博士,压力很大,文科的博士生活相对独立,不会涉及很多项目的参与和协作,更多的是自己的探索。不过,封闭和寂寞,无论什么专业的留学生都会经历。独立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是共同的挑战,在出国之前,注重这两方面的锻炼肯定会事半功倍。还有就是生活能力。留学生出门在外,应该在生活上照顾好自己,让家人放心,这对应付各种压力也有很大帮助。

1,语言课程当然都是全英文授课,都是澳大利亚本地的老师,而且老师会要求你们在课间也尽量说英语,不然语言提高的很慢,只有多说才能提高。

2,Homestay是否会说汉语取决于那个家庭来自哪个国家,如果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那是会说汉语的,但遇到的概率很小,大部分都是澳大利亚本地家庭。

3,未满18主要就是注意不能买烟和买酒,其他没有太多需要注意的。

澳大利亚是法制社会,如果觉得自己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可以向学校的法律援助咨询,然后除了银行, *** 卡,超市这些,其他事情尽量少和陌生华人打交道,这里华人骗子很多。等你自己熟门熟路了知道怎么分辨了那才可以,一开始你也可能经常会接到一些骗子 *** ,告诉你中奖了,不用相信。

4,银行卡和 *** 卡都不用担心,银行卡到chinatown那的ANZ或Commonwealth开户就可以,有中文服务。 *** 卡也有很多华人 *** 开的营业厅,Chinatown附近都是。

5,寄宿家庭安置费你是交了多少呢?一般在300澳币一周,如果差不多这个数目那就包括了房租了,如果没有那可能就是中介收你的手续费。

6,澳币一开始不用带太多,先带个2000~3000一开始用下就行,如果带了信用卡那现金带个1000就行,然后去银行开个户,开户的时候记得问银行要个Swift Code,有了Swift Code再加上银行卡号,你的姓名,那你父母给你汇钱最多一天就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