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海外工作,孩子该上学了,能随父母一起吗?中途回国就学有哪些规定

问答04

父母在海外工作,孩子该上学了,能随父母一起吗?中途回国就学有哪些规定,第1张

父母在海外工作,孩子该上学了,能随父母一起吗?中途回国就学有哪些规定
导读:根据我所知,如果父母在海外工作,孩子可以随父母一起上学。但是,具体的规定可能因国家或地区而异,因此您需要查阅当地 *** 或学校的有关规定,以确定您孩子的具体情况是否符合随父母上学的要求。关于中途回国就学的规定,具体规定也可能因国家或地区而异,但

根据我所知,如果父母在海外工作,孩子可以随父母一起上学。但是,具体的规定可能因国家或地区而异,因此您需要查阅当地 *** 或学校的有关规定,以确定您孩子的具体情况是否符合随父母上学的要求。

关于中途回国就学的规定,具体规定也可能因国家或地区而异,但是通常需要提供一些文件和证明材料,例如学生本人本市常住户口登记卡、原就读学校出具的有关学习证明等。您需要查阅当地 *** 或学校的有关规定,了解您需要提供哪些证明材料,以及如何申请转学手续。

总之,您需要查阅当地 *** 或学校的有关规定,以确定您孩子的具体情况是否符合上学要求,并按照规定提供所需的证明材料,申请转学手续。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尤其是高中生选择赴美留学这条路。而家长们也在不遗余力地为孩子出国做准备。但是,对于家长来说,并不是把孩子送出国就高枕无忧了,出了国只是一个开始,在留学之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孩子们去面对和解决。那么,在孩子出国前,家长最需要做好的是哪些事情呢对此,北京新东方国际高中的留学指导专家提出了几点建议:

之一,要帮助孩子做好出国前的心态调整。

第二,要帮助孩子做好学习 *** 的调整与适应。

孩子在国内习惯了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而国外是与国内截然不同的开放教育模式。孩子出国之后面对这种教育模式的变化,短时间内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应,需要一段时间来接受、适应和磨合。如果家长在孩子出国前就这方面多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多了解一下外国的教育模式与中国应试教育的差异,多给孩子讲解一下如何去应对这种开放式的教育,让孩子在心理和实践上都有一个准备过程,那么,这个磨合期就会大大缩短,有利于孩子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第三,要协助孩子做好理财规划。

现在的孩子大多没有精打细算的理财意识,在没人监管的情况下,大手大脚花钱的现象更容易出现,因此家长要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给孩子制定一个消费计划。毕竟家长的钱来之不易,在保证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水准的前提下,控制孩子合理的消费也能够为家长减轻一部分负担,同时还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第四,要做好临行前的行程指导。

很多家长都以为出国留学签证是最难的一关,办完签证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出国留学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非常的重要,孩子办好了签证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之一步。一般家长所选择的中介服务机构在孩子临行前都会有一个详细的行程指导和培训,很多家长对这个行程指导都不是很重视,甚至很多人都只让孩子过去听一下就算了。其实这个行程指导家长是应该很好的听一下的,这对把孩子出国前的准备工作做足做细很有帮助,可以提前让家长对孩子出国后的一些状况有个大体的了解,根据行程指导所做的准备也会更有针对性一些,可以有效的避免很多不该发生的问题发生。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近年来,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越来越多有经济条件的家庭,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深造。一些孩子学成后就留在国外工作,甚至成家定居。有的孩子将老人接到国外居住,但老人根本无法住习惯,最后还是返回国内。随着出国留学人数越来越多,国内这些“空巢老人”也多了起来。

孩子到异国他乡打拼,留守在家的“空巢老人”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连日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走访了合肥多个社区进行采访。

出国留学人数逐年增多

记者在合肥市包河区望湖社区随机采访20名老人,其中4名老人有孩子正在海外留学或有留学经历。“留学的现在越来越多,以前没有这么多留学生。”社区工作人员表示。

合肥多家留学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一家留学咨询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该公司七年前成立以来,接待咨询留学事宜的顾客逐年增长,平均每年增长30%至35%,而这也使得该公司的业绩稳步增长。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通过 *** 、 *** 、登门等方式前来咨询留学事宜的顾客量日均在40至50人,而旺季时则能达到70至80人。

“2015年是留学咨询最热的年份,现在虽然咨询的人数仍然在保持增长,但是增速放缓了。”这名负责人说,很多都是家长来帮孩子咨询,可以看得出,都是希望孩子能通过在国外深造后,未来能有个好的前程。

记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大多数家长支持孩子出国留学,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到国外能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对未来发展有利。只有极少数家长,对孩子出国留学持反对意见。

“空巢家庭”日趋年轻

在很多人印象中,留学生都是在大学毕业后,前往国外留学的。其实不然,虽仍以大学生为主,但这些年来,出国留学的学生年龄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很多孩子从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前往海外了。

与之相对应的,因为孩子出国,“空巢”父母越来越年轻。王燕的女儿今年大学本科刚毕业,就申请去了韩国留学。“我才44岁,就做了空巢老人。”王燕经常这样打趣自己。其实,她的情况还好,因为还有个小儿子在身边,女儿出国了,就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儿子身上。

记者调查了解到,很多独生子家庭为让孩子能享受到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也纷纷狠心送孩子前往国外上学。“当时送孩子出国,难过得不得了,但为了他以后的发展,还是狠下了心。”合肥一位市民,把14岁的孩子送去英国念中学,刚开始心里全是担心、思念。唯一的孩子出国了,家里真的成了“空巢家庭”,回到家只有夫妻二人,很冷清。

是否回国要看孩子发展

对王燕而言,内心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那是孩子刚走出国门的时候,进入陌生的环境,没有了熟悉的人脉圈,寸步难行。每每听到孩子在 *** 里哭诉在外的不易,王燕好像都感同身受,感觉不应该把孩子送出国。

“从孩子上飞机那一刻起,思念就从未停止过。”孩子去德国留学的之一年,卢菊花一整年心里都充满了担心:孩子出国前,一直在家住,起居生活由家里照料,一下子去了那么远的地方,能照顾好自己吗?而且去一趟德国又远又贵,想见一面孩子都不容易,视频通话能看到他,但是够不着摸不着,总感觉不真实。

调查显示,虽然与孩子天各一方,但是因为联系很方便,家长大多每周与孩子通一次话,了解彼此的生活境况。这种分享,让他们少了点担心。

“孩子好,我们就好。”孩子在韩国留学的刘勇说,孩子在外其实也是担心家里的,家长们只要保重自己,也是给孩子一个定心丸。至于孩子学成是否归国,为自己养老,仍要看孩子自己发展的需要。不少市民认为,中国日益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孩子迟早都会被吸引回来的。

人物档案

女儿定居国外,父母后悔送她出国

人物:刘淑芹,56岁

刘淑芹家住合肥市蜀山区丁香社区,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12年前,刘淑芹和老伴商量后,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宽的视野和更好的前途。如今,他们唯一的宝贝女儿不仅留在了加拿大工作,还和加拿大的男友结婚并定居,现已养育两个孩子,过着自己挺滋润的小日子,而刘淑芹夫妇在国内成为了空巢老人。

适应女儿不在身边的日子,对刘淑芹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女儿从出生后都是她带大的,一直在她身边,突然从身边消失了,感觉挺不习惯的,她情绪波动很大,女儿刚到国外读书的前两个月,她总是失眠。“我原本以为自己准备好了,但实际上并没准备好。从女儿离开家门时,我就像掉了魂似的。我心里知道,女儿出国留学是好事,但还是忍不住直掉眼泪。刚去的一个星期,我一天要给她打四五个 *** 。”

为了方便和女儿联系,刘淑芹在2007年前就学会了电脑打字、发邮件。“2012年春节,女儿特意买了一台苹果iPad 送给我,就是为了方便跟我们视频聊天。”

刘淑芹和老伴每天最盼望的就是晚上8点固定的视频对话时刻,只有这个时刻才可以在电脑的屏幕里,看到他们日思夜想的女儿和宝贝外孙们。虽然通讯的方便和科技的进步,让天边的人可以貌似近在眼前,但刘淑芹还是经常偷偷抹眼泪,毕竟视频画面终究是只能看不能摸。她说,尽管经常和孙女视频聊天,但这么多年,相处的日子不超过半年,没什么感情,反而不如邻居家的小姑娘感觉亲切。

“女儿有自己的梦想是好事,但也要考虑我们父母的感受啊。我现在真很后悔当初送她出去读书。现在女儿在国外定居,说是要接我们老两口去加拿大生活,现实吗?不现实。我俩根本不具备在国外生活的条件,也生活不习惯。我觉得自己以前是很乐观、很坚强的一个人,但现在也多愁善感了,有时看电视,都会跟着流眼泪。”刘淑芹说。

如今,刘淑芹加入了社区的合唱团和舞蹈队,心情才变得舒畅些。每天早上,刘淑芹都会精心打扮一番,等待着和十几位歌友一起在社区练歌。除了唱歌、跳舞,退休后的刘淑芹还参加老年大学的摄影班,并且经常和老伴出去旅游,放松心情。

儿子留学韩国,老人希望学成归来

人物:刘勇,55岁

刘勇家住合肥市蜀山区家家景园社区,他的儿子在韩国本科毕业后,在当地一家中学教中文。儿子在国外传播中国文化,刘勇每每跟别人提及,总是满脸洋溢着幸福。2011年,刘勇的儿子有了出国念书的念头,因为家里经济并不是特别富足,但是为了让孩子能开阔眼界,他答应了儿子的请求。为了能节省一些资金,选学校的时候,他们避开了欧美高校,最终选择了一所韩国高校。

孩子出国之一年,主要是学习语言。刚开始出国,言语不通,饮食等生活习惯的差异,让孩子十分焦虑。刘勇和妻子身在国内,也是急在心里,可是鞭长莫及,只能让孩子自己慢慢适应。那一段时间,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和孩子联系,帮他纾解心结。好在孩子适应能力强,仅用半年时间,就融入了当地社会,刘勇的心慢慢放了下来。

如今,孩子成熟了很多,生活逐渐稳定下来,能自己洗衣、做饭,已经没有让刘勇担心的理由了。如果没有十分紧要的事情,刘勇和孩子大约每个月联系一次,聊天内容也不多,主要是嘱咐孩子注意安全。而平日里,刘勇和妻子都还要正常上下班,没时间想其它的。

至于自己老了,孩子要不要回国,也要看发展前景。目前看来,国内经济发展很迅速,孩子回来应该是势在必行。“打心里说,自己上了年纪,有孩子在身边,会踏实很多。”

以前反对出国,现在觉得错怪女儿

人物:于霖,54岁

2011年女儿大学毕业,主动提出要去美国念研究生,于霖内心其实是拒绝的。“长这么大,都是家里罩着,一下子跑那么远,你能行吗?”于霖质问女儿,女儿则仍坚持己见。

“女儿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担心她去美国以后不回来了,以后想见一面都很难。”不过于霖说,她和丈夫最终还是没能拗过女儿。

于霖说,要是儿子出国,她也不会过分担心。毕竟是女孩子,相对来讲,还是弱一些,很怕她一个人在外吃亏,而父母又帮不上什么忙。

女儿研究生顺利毕业后,在美国一家大型上市公司谋了一份工作,收入很可观。听到这个消息,于霖当时喜不自胜。平时,于霖每周都会和女儿通过 *** 聊天,生活、工作、八卦,感兴趣的都聊。2013年,她去了一趟美国,发现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之一次感觉之前错怪了女儿,“她长大了,什么事情都能自己张罗了,就随她去吧。”

退休这几年,于霖没闲着,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发挥余光余热,帮助他人。这期间,她也结识了很多朋友。“现在的生活挺充实的,自己和老伴还能动,养老的事还要很久才到来,未来的事以后再说,现在要紧的事过好每一天。”于霖说,不会强求女儿以后回到自己身边,“看她自己的事业发展,只要她过得好就可以了。”

孙子出国留学,老人一直牵肠挂肚

人物:吴大志,80岁

吴大志家住合肥滨湖明珠小区,已经年逾80岁,子女们工作之余都会来看望他和老伴,吃穿用度样样不缺,丰富的社区活动也充实了他的晚年生活。然而,始终让吴大志牵肠挂肚的还是远在海外留学的孙子。

“英国伦敦、建筑系、设计图纸、时差”吴大志总是乐于接收跟孙子有关的一切信息,再花上不少时间来反复记忆。孙子从小就懂事上进、自主意识强,不但认真学习书法、画画、小提琴等才能,还在高中阶段便规划发展目标,主动提出出国留学并做准备,获得了全家人的支持。因此在高考后,孙子就远赴英国伦敦留学,到现在已经四年半的时间了。

8小时的时差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加上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作息时间的差别,对吴爷爷而言,见上孙子一面“太难了”。每次与孙子视频前,他都要琢磨计算好,找个两边都合适的时间,但他在视频时也不说太久,生怕耽误了孙子的学习工作。谈话也都是孙子在海外的生活状况,了解得越细致、叮嘱得越全面,才能让他更安心。

吴大志总是感叹四年多的时间,与孙子见面的次数太少,孙子上一次回家还是去年的圣诞节,也只待了一周,连春节都没能在一起度过。自己年事已高、身体逐渐吃力,不能奔波到国外看望孙子,只能让孙子多拍照片、视频。

今年,孙子大学毕业,但因成绩优秀想继续深造,暂时不打算回家。吴大志对孙子回家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他是既高兴却又思虑、担心,各种复杂情绪矛盾地交织在一起。但他最终还是决定尊重孙子的选择,不愿让自己的想法给孙子带来心理负担和压力。

儿子国外成家,老人称不担心养老

人物:卢菊花,59岁

卢菊花家住合肥市蜀山区丁岗社区,去年,家里唯一的孩子在德国留学、工作10年后,在那里买房子定居了。与孩子刚走出国门时相比,这一次,她的心情平复很多。

“他刚出国那会儿,担心他吃不好、睡不好,融入不了当地社会。”卢菊花告诉记者,2006年,她上大二的儿子表示想去德国留学,“孩子有上进心挺好的,我和他爸很支持,可后来觉得他一个人身在他乡,太艰难了,他走的时候,自己流下了眼泪。”

不过之后的10年,孩子的学习、生活都很顺心,本科念完后念了硕士,硕士毕业后进了当地一家不错的企业。后来谈了女朋友,结了婚。

“他现在长大了,过得也挺好,我和他爸没啥担心的了。”卢菊花说,孩子到德国这些年,她和丈夫去看过两次,“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在那边感觉很无聊。”每次坐飞机要十几个小时,也是卢菊花和丈夫感觉比较难受的,“以后没啥事,不会跑那么老远。”

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儿子不在身边,卢菊花老两口现在并没有感觉到十分孤独,因为他们日常生活十分丰富,打牌、跳舞,很惬意。“孩子没在身边,我和他爸能说走就走。”卢菊花说,今年下半年,他们去 *** 和云南,就是临时起意的。

“孩子以后回不回国,看他自己的决定。”卢菊花比较看得开,她说,如果孩子不回来,自己和老伴就打算居家养老或者进敬老院。

女儿今年出国,父母称最担心安全

人物:王燕,44岁

王燕家住合肥市包河区望湖社区,今年3月,她的女儿在江西省一所大学毕业后,被韩国一所大学录取为研究生,从此踏上了异国求学路。

“她从小练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韩国离中国又近,所以这次出国,我们也不太担心。”王燕说,如今用微信联系也方便,隔三差五会跟女儿联系一次,了解她的近况。

王燕的女儿在大学期间,曾作为交换生,到韩国的大学就读过一段时间。大学毕业那年,她通过了国内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并被一所大学录取。但是她最终听取了舅舅的建议,放弃了国内大学,申请了韩国的大学,打算到国外提升一下自己。

“她本身也有出国深造的想法,所以提出来了,我们就全力支持。”王燕说,女儿出国后,她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看新闻感觉外面的世界太乱了,她出国后,我们尤其关注韩国的新闻,有一丁点儿风吹草动,都会和她联系。”

现在,王燕的女儿不仅在学校里就读,还在做自己的网店,平时学习、生活比较忙,很少主动联系家里。“都是我们在网上找她。”不过,最近一次,女儿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连续好几天,每天打 *** 回家,哭诉压力大,让王燕心疼不已。

女儿能出国留学一直是王燕的骄傲,她希望,女儿在国外完成学业后能回到自己的身边,回到国内为祖国的发展做一些贡献,也能成为祖国的骄傲。

记者调查

少数家长后悔送孩子出国

(记者在合肥市滨湖明珠社区、丁香社区、丁岗社区、家家景园社区、望湖社区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6份。)

专家声音

心理“空巢”考验父母

为了孩子的前程让他们出国,可又担心他们在国外过不好;孩子出国后,怕孩子遇到困难自己帮不上忙;孩子学成后想留国外发展,又担心自己以后的养老问题留学生家长变成了“留守家长”,他们把自己置于一个矛盾的境地,该怎么调节自己的心理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安徽省心理危机干预协会常务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斗木。

孩子出国前,要做好心理准备

张斗木说,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一个人走进去、融进去,需要做很多努力,并不是一蹴而就。家长既然决定送孩子出国,就应该要提前做好准备。

“经过系统的学习,语言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张斗木说,对出国留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要理解目的地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这些是可以做前期准备的,由于孩子还小,涉世未深,家长就应该主动承担起这部分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孩子深入了解一个国家。此外,还要教孩子基本的生存技能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让他们能在脱离父母的臂膀后,能独立生活。家长最初对孩子的担心,无外乎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其实,只要准备工作做得足够充分,教会了孩子这些生活技能,家长的担心是多余的。

尊重孩子选择,多沟通多交流

家长也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孩子可能根据事业发展,留在国外。“外面的世界这么精彩,孩子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肯定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规划未来。”张斗木说,到了这个时候,家长们就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其实,很多家长是希望孩子成才后能回国来,以便自己老了的时候,身边有人照应。张斗木建议,家长可以趁每次与孩子通话的时间,与孩子多沟通生活、学习、工作方面的事情,把自己的最真实想法告诉孩子,“说不定孩子会考虑爸妈的处境”。

张斗木说,在自己跟前生活了十几年的孩子,突然去了国外,家长或多或少会感到孤独,这时候就应该分散下自己的注意力,多参加一些群体活动,或者出去旅游,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丰富晚年生活。

余亚明刘亚萍周红梅焦伟韦胡蕾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见习记者王吉祥采写

 2013年留学申请已经开始,孩子出国留学是一个家庭的大事。家长在孩子申请留学过程中如何提供帮助,充当什么角色呢专家建议,家长要与孩子作朋友。 家长在孩子留学这件事上大体有3种表现:大包大揽型,放任自流型,朋友型。大包大揽型的家长要求孩子只负责参加各种申请留学需要的标准化考试,其他一律不要过问,自己帮着选学校,准备申请文书材料,跟进申请,仿佛出国的是家长本人,而不是孩子。放任自流型的家长只给孩子经济上的支持,其余问题一律不过问,孩子既要准备考试,又要决定选择哪所学校,还要准备申请材料,很多孩子感觉手忙脚乱。朋友型的家长会跟孩子一起查询学校信息,分析学校的优劣,在申请方面高度配合。 与孩子作朋友的家长能发现孩子成长中的小细节,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申请真正适合孩子的学校。家长作孩子的朋友,才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协助积累一些共同回忆,如全家一起旅行的合影、带孩子做公益活动、让孩子多参与能开拓视野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的活动等。 相反,家长对孩子不够了解,会影响申请结果。毕业于国内某二本院校物理专业的安心(化名)平均成绩78分,托福成绩81分,GRE成绩300分,没有任何科研经历。她的妈妈是某企业的负责人,在与咨询顾问沟通时,强势地要求申请美国排名前20位的学校,花多少钱都没有关系,孩子对申请哪所院校非常被动,全听家长的安排。咨询顾问分析了这位学生的优劣势,认为申请排名前20位的学校成功的几率很低,建议家长将选校范围扩大为排名前80位的大学。最终家长听取了顾问的建议,孩子也申请到了满意的学校。 留学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选学校和准备申请文书,这两项准备都需要家长与孩子配合。申请过程中,家长要多考虑孩子的内心需求,根据孩子的在校成绩、标准化考试分数等实际情况,和孩子一起选择最适合的学校,而不是一味追求排名高的学校。 据介绍,在申请国外院校时,成绩固然重要,但申请人的课外活动、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领导力等成绩之外的因素也是申请成功的关键。家长要有意识地在孩子的假期安排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参与其中,获得感悟,和孩子成为真正的朋友,而不是仅凭一些证明文件来证实。

随着出国留学成为大众化的一种教育方式,很多国内的家长都有把孩子送出国读书的想法。作为“准留学生”的父母,在着手为下一代的教育做规划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准备呢一、 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准备 出国留学牵动的是整个家庭的心,除了需要自己都做“功课”的孩子, 家长自己的心理准备也很重要,用自己稳定成熟的心态影响孩子的心情,更能让他们专注的投入到出国前的准备中去。 对于留学这件事,家长不能毫无规划的盲从,不能让孩子因为“被留学”而纠结。因为家长的一厢情愿导致的孩子心理准备不足,很容易在日后的留学中让他们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留学的心理准备上,家长要做的准备要比准留学生们还要更多。比如,督促孩子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帮助他们分析自身的性格和兴趣、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对出国的热情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出国的前几年就开始准备,并且和他们一起,尽可能多的获取出国留学方面的知识。二、 多多留意,不断关注留学动态 留学是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投资,但留学也有风险,在前期的准备中要多多的了解出国留学方面的动态,和各留学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如某个国家的具体申请条件、费用、专业涉及到的课程、生活和毕业后的就业政策等等,这些是关系到学习和未来的问题,准备的时候要尽可能谨慎和充分。三、 督促孩子加强语言的学习 如果孩子的年纪尚小,在学习方面,家长最需要及时关注他们的语言学习情况,在正式出国前,语言关是必须要过的,因为这直接影响着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对很多人来说,也许还有一个普遍的心理,就是觉得孩子的外语基础差也不要紧,只要把孩子送出去,有了好的语境,自然提高得快。 其实,出去读语言也好,读预科也好,只是为了进入大学做一些语言上和课程上的准备,出国读语言和在国内完成语言的准备没有本质的差别。在很多情况下,在国内学语言比在国外更扎实。 一般情况下,在国内过了语言关的学生出国考大学或研究生,虽然也要在语言学校或预科学校学习一段期间,但是,他们并不像没语言基础的人那样,学习初级到中级的语言,而是接受大学生升学指导,所学课程也多是直接外语授课,如果没有语言基础,接受起来也会非常困难。因此,家长更好能督促孩子在国内准备好语言,如果孩子计划前往英语国家,则可以先在国内考完托福或雅思,并达到学校要求的成绩,学生出国后便可以直接入读专业课程,这样做也能节省一些英语培训的费用。四、 明确目标,对困难有准备 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是要拿到受世界认可的高学历还是要丰富人生阅历、开阔眼界这些在出国留学之前,家长和孩子就应该完全明确,以避免出现心理期望的落差。 另外,家长和孩子都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困难有所准备,包括经费、环境、学习压力、生活习惯和心理问题等,家长对此也应当提早进行“预案”,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鼓励孩子勇敢的面对并独立解决问题。 来源:新东方前途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