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很难生存下去?

问答03

为何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很难生存下去?,第1张

为何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很难生存下去?
导读:当代社会,但凡有经济实力的家庭都会将孩子送出国留学,可中国留学生们在出国之前的心理,都存在着焦虑,可能会质疑自己的能力。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一个未知且陌生的环境,会给人造成无形的压力。让他们去国外镀一层“金”,再回到国内工作,前途可比在国内

当代社会,但凡有经济实力的家庭都会将孩子送出国留学,可中国留学生们在出国之前的心理,都存在着焦虑,可能会质疑自己的能力。

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一个未知且陌生的环境,会给人造成无形的压力。

让他们去国外镀一层“金”,再回到国内工作,前途可比在国内上大学要好得多,不得不说,目前职场确实对海归的人另眼相看。

但海归的能力真比国内上大学的人更强吗?其实这个问题,早在一位国外教授口中有了答案:“在我的眼中,中国留学生比很多人想象的要糟糕很多。”

这种言论对真正有实力的海归来说,可能会觉得受到了侮辱和蔑视,但经过许多真实的例子也证明了这位国外教授说的话。

现在,很多海归毕业后很难在国外生存下去,因为他们的能力不一定比国内大学的人强,更有甚者,连普通大学毕业生都不。

追根究底都是中式教育制度存在的弊端,在我国教育体制下出来的学生,大都存在以下问题:

没有灵活的思辨能力

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中最明显,也是考验学生学习成绩最常见方式。如果门门功课都能拿到满分,那么老师、家长就会将这个学生当作天才。

相反,如果学生考试总是排名倒数,那么便会直接被认定为差生,拖班级的后腿。

在应试教育中,学生为了应对这种考试,必须背诵大量知识去吸收课本的内容,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一旦考试结束,取得了满意的成绩,过后不久便会因为时间推移而遗忘。

所以,中国学生经常会复习,主要的复习对象就是被自己遗忘的课本知识以及课外辅导资料。

因为对课本和资料的依赖,所以中国学生对资料的信任度非常高,不会去质疑这些知识点,认为只有将这些东西背诵得一丝不差,在应试考试中足以应对所有题型,便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可等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后就会发现,自己寒窗苦读了十几年,却无法在工作中学以致用。

花费了大量时间去背诵知识,到头来对自己的工作甚至生活都没有实际帮助,没有价值的优异应试成绩,本身就是一种浪费。

所以,在众多成绩优异的学生中,很多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并没有获得太大的成就,甚至可能还不如曾经的一个“差生”,这就是没有灵活的思辨能力造成的反效果。

社会实践能力低、表达能力差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去国外后,在完全开放式教育下的最明显弊端。

那位国外教授曾在一个节目中公开说过:“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都很排斥参加社会活动,也不愿意主动在公开场合谈论自己的观点,更是不会主动参与和表达的社交活动。”

究其原因,是在中国应试教育下造成的所谓“死背书,不实践”的结果。

就像很多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后连基本的复印机、打印机都不会用,但又不愿意请教别人,因为拉不下面子,也没有主动实践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严格地说,教育也不可能是 *** 的,它要么是等于“白做”,要么反而变成“反面教材”。

因此学生学习、读书,并不是为了给老师和家长一个完美的成绩单,而是要真正了解和实践。

教授说:“很多中国留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可能在许多留学生心中,留学并不是自己真正期盼和喜欢的,而是被家长安排好的路,甚至将留学当成了一次人生旅行,只是去欣赏不一样的风景。

留学、海归是一张披在他们身上的好看皮囊,他们可能没有错,或者说有可怜之处,因为中式教育下让学生失去了自我做主的能力,只能跟着应试教育忘我地拼命学习,完成老师和家长给予的厚望和要求。

  孤独,是出国的必修课 出国,从熟悉走到陌生,最初的新鲜感过后,扑面而来的是孤独。有时候一个人在国外,经常会回想起曾经朋友的相聚、父母的关爱和熟悉的家乡味,出国的孤独,经历过的人才懂。

 1

 孤独,是出国的必修课。至少在小侨的朋友阿夫眼中是这样的。

 阿夫是一个九零后,在法国的某个大农村留学。出国留学的兴奋感在最初的一个月后就消失殆尽了,随之而来的是孤独。

 自己所选择的学校当中华人并不多,法语又不是很灵光的阿夫在结交新朋友的道路上屡屡受挫,无法融入法国人的娱乐活动,喝酒也不灵光,在下课之后,他一点也不着急回家,别人成群结队离开教室去派对,而等待他的只有冷冰冰的公寓和早餐遗留下来的剩饭和未清理的餐具。

 有时候,阿夫也会怀疑自己为什么要离开家来到几千公里以外的法国,长时间没有人说话的他情绪一直很低落,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社交能力,连学习的动力都开始不足。

 圈子太小,无法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形单影只的状态可能是很多出国人的日常,阿夫对小侨说,更大的孤独不在每日的生活中,而是去年除夕没有回家过年的他,一边复习考试内容,一边打开电脑看春晚 *** 直播,直播里阖家团圆的景象和家人发来的全家福照片,瞬间让他泪水决堤。

 2

 范范是小侨几年前在一场大学活动中认识的朋友。大学毕业后的她在美国读研究生,之后嫁给了一名美国当地的优质青年。

 在小侨的印象中,她热爱煲美剧、组织乐队翻唱英文摇滚歌曲,从大学期间就对美国有很多的幻想。如今,她也算过上了自己曾经想要的生活,隔三差五在朋友圈里晒与丈夫家庭之间相处的小故事、工作中发生的趣事。

 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小侨跟她又聊了起来,才发现她的生活原来没有那么光鲜。作为一个中国媳妇,她的孤独是深埋在心里的。

 在与丈夫的相处中,她经常会踩到一些“雷区”,比如她有时候会撒娇要求丈夫陪她逛街、替她背包这些小事,就经常会被拒绝,让她觉得无法沟通;在与本地朋友们的相处中,她也总是显得那么格格不入,虽然这些朋友们都很热情,有什么活动都会叫着她,但她总是安静聆听的那一个,听不太懂也插不上嘴。

 如今,面临到生孩子的她胆怯了,害怕的是她与丈夫对教育孩子问题上的分歧,以及孩子生出来了之后,在当地文化环境中长大,会不会也无法理解她这个内心传统的母亲,她就会显得更为孤单了。

 3

 孤独和寂寞不同,寂寞是找不到人,孤独是自己选择一个人,有时候也是被动地选择一个人。出国后远离人群的孤独和守在人群中仍能感觉到的孤独,究竟哪一种更让人难过呢

 战胜孤独是个需要自我肯定的过程,在这方面,小侨曾经的学长马克最有发言权。

 如今,他已经是华尔街上运筹帷幄的一名投行精英了。最初,踌躇满志到达美国的他很快就被现实打击得体无完肤,工作、签证、房租等一系列的麻烦事和无止尽的孤独感,让他一度想回到中国,他的朋友圈仅仅在留学生范围之内,大多都无法在工作前景和人生目标上给予他什么指导。

 结交当地的朋友、与不同背景的人士聊天、恶补当地文化知识、参加各种活动和派对……慢慢地让他这个东方人面孔成为了当地家庭的座上客,朋友圈和人脉一步步壮大,马克也将美国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有人觉得出国光鲜,但并没有想到背后付出了多大的忍耐,人生总会经历环境的改变,勇于做出出国决定的一刻起,就代表着你必须要承受它带来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出国留学是如此,在国外定居也是如此。先想清楚“你为何要出国”这个问题,继而接受短暂的孤独,才能在新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作为一枚留学五年的海归,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深入我心了。其实留学对于同学都是一次锻炼,不仅仅是学习海外的先进技术,更多还有心理上的磨练。

初到国外,英语国家还好。尤其是小语种的国家,沟通都有一些难度。很多时候你说的话对方都无法理解你的含义。记得我刚到意大利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读预科,而且说英语那里的人也听不懂,于是只能用简单知道的词汇来描述。难堪到什么程度?我去超市想买一瓶油,但是不知道如何用意大利语说油。只能说“**的,像水一样的,用于厨房的”进行描述,来让对方猜测我要买的是油。对于盐,也只能尴尬的解释“白色的,像沙子,很咸的东西”,是不是有点像你画我猜的意味。如果说刚开始这还能觉得有点乐趣,时间长了慢慢你会觉得自己的无能而深感叹息。

生活上的不适只是冰山一角。人是个群居动物,而留学生涯最难克服的便是孤独这一关。身在海外,没有父母的照顾,加之华人不多身边就没有多少朋友。基本而言,中国人还是跟中国人抱成团,绝大多数是融入不了外国人的圈子里。毕竟这涉及到不同种族期间的价值观和生存模式的差异。于是,久而久之,留学生只能孤独的跟那么一小群的同伴进行交流,一旦产生了矛盾,圈子就会更加的缩小,变成了孤单无依的状态。

于是,他们蜷缩在宿舍里,终日靠打游戏来发泄或者说麻痹自己。只有在虚拟世界,才能感觉那少许的快乐,跟陌生人畅谈心扉。因为他们不愿意面对那个陌生的世界,没有亲朋好友只有自己一个人孤胆奋战的挫败感。

那么,留学生的心理问题该如何解决呢?之一,要攻克语言关。语言是最重要的关卡,只有能够流利的说外语才能无障碍的与人沟通,这样别人也能领会你的意思。第二,要勇敢的走出去,刚开始可能很难,但是试图打开自己心扉,多加入一些学校的社团认识小伙伴,努力在与人群的互动中,在活动中消除这种寂寞感。无论那种,只有自己主动的去走出去,这个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作者简介:狸小猫。意大利传媒硕士。微博读书签约作者、简书签约作者。

作为一名在美国的留学生,一个人在国外留学孤独怎么办?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

刚刚到国外的之一年,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和语言方面的问题,有可能会产生一种无法融入其中被排斥感觉。我一度也觉得很困扰,后来慢慢摸索出了一套自己觉得很有效的解决方案,然后孤独啊,寂寞啊,自怜自艾啊,这些词才逐渐远离我的生活(不是靠找男朋友,姑娘我现在还是单身)。PS:不可否认,找男朋友或女朋友是比较有效的一个 *** 。可是如果你的生活全部围绕着那么一个人,一旦和他/她闹掰了,你的生活又要靠什么继续?所以不论有没有男/女朋友,都要先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首先,得主动多去认识几个朋友。开学时的workshop、茶话会、orientation都是很好的机会。这些个场合,只要去参加,肯定会碰到几个中国人,然后自然而然的就抱团了(这是最容易的,不过你如果语言很好,人又outgoing,肯定还能交到许多其他国家的朋友)。这些人可以说是人脉基础。可能今后的很多新朋友都来自于他们的介绍。比如通过一起约着出去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壁球、篮球)或者打游戏。这些活动找自己喜欢的或擅长的或有兴趣的积极参加,这样不但能认识更多的人,而且通常关系会更好,毕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作为基础。再者,有了固定的娱乐活动之后,悲春伤秋的时间自然而然便少了。

其次,找一些可以一个人完成得兴趣爱好,例如:画画,练字,看书,跑步,做饭等等。总会有那么一些时候,不愿意工作,不愿意学习,但其实又没有什么约,空空旷旷的一整个下午,不知道该怎么消磨时光。这个时候,静静的做一件平时想做却一直没空的事情就特别合适。我个人比较喜欢画画跟跑步,偶尔会练字。常常是临摹完一张画,然后开开心心的拍照,调色,发朋友圈,收获一堆赞美,心里乐翻了。

心情很低落,又找不到人倾诉的时候千万别听伤感的情歌。这时更好运动一下,或打扫房间,或跟着视频做一套操,出一身汗,很可能当你完成这些后,会发现那件恼火的事情早就被你忘得一干二净了。可是如果你放任情绪,甚至配合自己的情绪去怀念逝去的时光,夭折的感情,那个让你忘不了放不下的前任N次方,你就只能在这种负面的情绪中越陷越深。谁都不愿意招惹那些看起来心情不好的人,所以放任自己的情绪,你只会越来越孤单。相反,如果别人和你在一起觉得快乐,你的朋友会和你关系越来越亲近,也能吸引更多的新朋友。

出门在外,大家都不容易。所以,多体谅别人,降低一些对他人的要求也很有助于你交到更多的朋友。

最后祝所有一个人在国外漂泊的同伴们天天开心,事事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