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之后,我学会了自私

问答03

留学之后,我学会了自私,第1张

留学之后,我学会了自私
导读:——————————————以上是背景———————————————我是个奇葩,在国内念大学的时候,一门心思只想当学霸,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当老中医,没意思,老老实实读书,跑步,吃饭,遇到困难就给父母打 *** ,哭诉上半天,好了,不闹了。又开

——————————————以上是背景———————————————

我是个奇葩,在国内念大学的时候,一门心思只想当学霸,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当老中医,没意思,老老实实读书,跑步,吃饭,遇到困难就给父母打 *** ,哭诉上半天,好了,不闹了。又开始老老实实读书,跑步,吃饭。

就一普通人家的老实孩子,没接触过社会,没去过夜店,身边的同龄人没有抽烟喝酒的,听别人有外国朋友吓得直哆嗦。

国内大学更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住读,通过这种方式我见识了多少奇葩的事儿啊,当初自个一门心思想要好好学习,健身,和室友的关系一直都处理不好,用别人的话说就是“你是个装进套子里的人”,融入不进一个集体里,生活上完全自娱自乐,自给自足。

出国之后,却有个姑娘对我说,很喜欢我这样的生活方式,心里觉得些许讶异,我也可以被人羡慕?

于我而言,国内大学 and 留学:

1国内大学的所有老师除了辅导员可能认识我以外,其他老师都不认识我,就算我得过奖学金;留学之后只要是小班上课得老师,全部都认得 一个不逃课,做作业的中国女孩;

2国内少有机会上讲台讲话,当着别人面做事儿组织的人,都被看成能人;几乎是每学期都有1到2门课要求你到台上去讲ppt或者做游戏,表现自己被当成一种必须具备的能力。

3考试抄抄写写,提前一周准备就能过,有些人还可以考抄得到奖学金,这是我在国内最难过的一点,我认真背书背到想死拿个三等奖学金,隔壁同学分分钟钟抄一个二等奖学金出来;留学,以为我会说,留学之后没办法抄了,错,抄的人依然存在,不过重要的课你抄都抄不了,我的主科解剖需要口语考试才能过,抄谁去呀~~笔试一般都有两到三套不同试题,想光靠抄就过考试,想得有点容易。

4在国内,你不参加宿舍聚会,不参加班级聚会,大家说你不合群;留学之后想怎么过都随便你,参不参加都没人说,但你自己反而会去找寻聚会的机会,因为孤独,不是装逼,这种孤独,真不是在国内读大学被孤立能比的,在这儿不再是手机翻出来不知道打 *** 给谁,是 *** 捏在手里不知道能不能打通。谁会搭理你,你心情不好又有谁会来照顾你,大家都孤独,大家都忙,自己不走出来,谁会拉你一把,太难了。

5在国内,我天天想的是怎么考试怎么实习怎么把中医理解得更深刻;留学,让我开始想着创业,想着如何更圆润的进入社会,如何赚钱给爸妈还有他买东西。

6在国内,我是个爱做饭爱折腾的家伙,但也只限于甜点烤点面包做点小菜;出国之后,这学期从开学招待到期末来了十多个人,家里做过:红烧牛肉,大盘鸡,火锅,水煮鱼,麻辣小龙虾,番茄土豆牛肉汤等一系列有的没的大菜,好评如潮。:)

其实说到底,在国外我学会了一样特别重要的东西,叫做: 自私!

不管你怎么看待这个词儿,目前我的观点是,这是个中性词,没有好坏。好的时候反而比坏的时候多一些,你不为自己说话,就没人会理解你,本来大家的语言就不相同;你不照顾自己的感受,就没人照顾你,因为谁有空去care别人。主要是你在和其他国家的人相处的时候,不自私无活路,他们都是极其张扬性格,自己舒服就好的people,总是把大写的“I”放在首位的人,想要和他们相处又不吃亏,自私是之一步。

最后,一句话,出门在外照顾好自己,那句“留学过后的人,培养出一种能力——把TA丢在哪个环境都能生存下来”对大多数海归来说是真的。

  很多学生前往英国留学后都很难适应其环境,这也导致很多的学生害怕自己适应能力比较差,而放弃英国留学,那么今天小编针对 如何快速适应英国留学生活。该问题给大家一个简单的解答。

  首先,最重要的之一步,就是你需要习惯英国的饮食习惯,东方和西方国家更大的差异还是在饮食方面,你习惯了大米的生活,突然让你变成餐餐牛排和面包肯定一时半会没有办法习惯,所以你先要从饮食开始改变,只有饮食调节好了以后,你才会有更多的东西去适应其他的地方,毕竟吃到了好吃的东西以后,人的心情也会随着变好。

  其次,就是可以多多参加学校或者是社会上的一些社交活动,毕竟一个人在一个国家,别说一个国家了一个城市孤身一人都会特别的痛苦,所以多参加一些活动,去认识更多的人,不论是同样在外留学的国人也好,还是英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人,努力去和人家相处,这样当不在是一个人的时候,也不会感觉到你与这个国家格格不入了。

  最后,英国美丽的风景特别得多,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多出去走走,也没有什么不好的,看看不一样的风景,感受不一样的空气,让自己的心放松一下。

  以上便是小编针对 如何快速适应英国留学生活。该问题给到大家的解答。

  1、留学经济嗜贪症

  症状:17岁的林晓军在纽约一家高等中学留学,成绩不俗。可是,与他合住的同学发现,一向“心比天高”的他,近来常常长时间地呆在房间里,一遍又一遍地数着他那几张银行存单或美元,脸上还挂着某种怪诞的笑容。他还在宿舍的床头挂起了“学年消费总数调控图”、“个人收入规划”之类莫名其妙的图表。有时甚至还又哭又笑。

  诊断:林晓军是典型的“留学经济嗜贪症”。从心理医学上说,这是强迫症的一种,属于与社会因素相关的精神障碍。

  2、留学节奏综合症

  症状:16岁的朱毅是北京一位高干的儿子,因此他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认为自己应该进入剑桥大学,过上不同寻常的学子生活。因此到英国留学后,就习惯性地强迫自己长期处于“快节奏”环境里,整天忙于学习,即使节假日与同学逛街或郊游,也不时地看手表,催促别人。时间长了,他还时常出现头痛、呕吐与梦游等症状。

  诊断:朱毅将自己长期处于“快节奏”环境里,容易造成精神压力过大、心理紧张,从而引发心理忧郁和心理障碍等问题。“快节奏综合症”的人闲不下来,担心一旦闲下来就会精神崩溃。据心理专家分析,“快节奏综合症”使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从而引起类似“神经症”类的症状,如神经性头痛、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或其它生理上的失调现象等。

  3、留学成就抑郁症

  症状:从北京到纽约就读高中的陈卢好,只有14岁。留美两年里,连续获得了全美高中生化学比赛特等奖、国际数学竞赛一等奖等荣誉。这本来是令人羡慕的好事,但对这个身在异国他乡的小留学生来说,却成了压力。他每天最担心的就是学业完成得不够出色,怕老师和家长不满意,怕同学嘲笑。久而久之,他的学习效率急剧下降,睡眠质量日益变差,注意力也无法集中,整天感到头晕、疲乏,精力大不如前,服用药物也无法减轻痛苦。

  诊断:这就是典型的“留学成就抑郁症”,是目前留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留学生由于升学压力过大,对自己信心不足,加上竞争加剧,节奏加快,以致整天像机器人那样拼命,如果心理素质较差或不善于自我疏解,则很容易罹患心理疾病。专家建议:为了避免心理问题导致情绪低落,留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得充实一些,避免过多的胡思乱想而产生失落感。

  4、留学考试焦虑症

  症状:“我现在一摸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从广州到澳大利亚留学的小莉,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优异,可到悉尼后,成绩却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澳大利亚的重点大学,因此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然而,越是努力,越是学不好,到了最后,竟然拿起试卷就脑子一片空白,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她说:“我觉得自己无颜面对远在祖国的父母,还不如死了算了。”

  诊断:每个学生都会有考试焦虑,只是程度因人而异。小莉的情况是典型的。这时,父母和身边人应该耐心鼓励她,听她说出她的担心与不安,让她慢慢放弃那些不利的想法,进而改善考试焦虑的情形。

  5、留学情绪强迫症

  症状:自从江苏淮安市初中毕业赴马来西亚进入大马士革一所高中后,林琳觉得学习比以前更紧张了,可是她回到家的之一件事却是要将家里所有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类,做完了这些事后,才能集中精神做作业,有时放好的东西又会再拿出来重新放,这样的事总要重复几次,最终必须做到全部让自己认可,才终止这一行为,这花费了林琳许多宝贵的时间,为此她感到很烦恼。专程来陪女儿就读的母亲对此心急得束手无策,后经医生诊断,林琳患了“留学情绪强迫症”。但林琳说:“我怎么会有病呢就是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而已。”

  诊断:一般来说,“留学情绪强迫症”的背后都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比如自己有过强的愿望与目标,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过高等。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发呆,做功课特别慢、咬指甲、耸肩膀等,就得注意了,这很有可能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原因,并及早带孩子去看医生。

  6、留学交际恐怖症

  症状:“要我上台发言,还不如把我杀了。”来自中国杭州的小张,是东京一所高等中学的留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刚来东京上高一时,由于爱斜着眼看同排的一位日本女生,引起了对方的反感,调换座位后,仍无法改变这种行为,后来连男生也不愿意坐在他旁边了,从此他便认为世上最难打交道的是日本人,甚至认为他们都是“日本鬼子”的后代,十分害怕与他们交往。老师说,每次遇到同学必须轮流上台发言时,他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说话。由此看来,小张显然是得了留学交际恐怖症,

  诊断:内向的中小学生在青春期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就会惧怕与人交往;特别是留学中的中小学生,更容易引发社交恐惧。因此,作为父母应及时审视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是否恰当,并尽早纠正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孩子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使孩子能大胆而自信地与人交往,培养自信。

  7、留学能力障碍症

  症状:从上海到德国柏林留学的15岁小娜,去年刚刚进入柏林一所中学,可是陪读的母亲却发现:小娜做作业时越来越粗心,经常连答案都抄错了。一次试卷发下来后,母亲发现中间竟然漏做了很多题,而小娜却说自己根本没发现。整整一个学期,这种情况始终没有得到改善。

  诊断:小娜其实是有书写障碍,一般这类患者的眼睛似乎与别人的不一样,会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表现在学习时视而不见。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留学能力障碍,只有进行有关的视觉训练才能见效。因此,遇到孩子留学时学习表现不佳,家长和教师应当首先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出现了什么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从而为孩子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针对特殊的学习能力不足进行培训。

  /■专家意见/

  望子成龙要反思

  望子成龙无可厚非,但需要反思的是时机是否成熟。

  心理专家认为:人的心理年龄和身体年龄是协调同步发展的。十几岁的孩子,在生理没有发育成熟的同时,其心理承受力、阅历、思维方式、心智等也不成熟,因而对于环境的迁移就有可能存在不适应,特别是在相对于国内环境、文化、历史、风俗等都存在很大差异的国外,小孩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接受更强的考验。很多中学生因为无法面临升学压力而选择出国留学,这本身就是一种逃避压力和挑战的心理行为,如果到了文化环境都不熟悉的国外,就会出现更多的不适应。

  近年“出国风潮”越刮越猛,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理能力估计过高,而对自己的财力却估量不足。在花费了大量资金却没有如期培养出一位“国际型人才”时,很多家长表现出失望和心痛。

  送子留洋需慎重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心理专家提醒广大家长,在送子留洋之前,需慎重考虑几个方面问题———

  认真考察孩子是否具备留洋的心理条件。独自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孩子具有很好的心理素质,能勇于挑战,善于自理。一般来说,更佳的“文化迁徙”时间为18岁以后,所以出国留洋更好能在孩子心智成熟后实施。

  此外,孩子在出国前,更好先熟悉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只有在熟悉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后,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才能体会出文化差异,从而有所纳和有所拒。

  家长们还要认真估量自己的经济实力。一般来说,合理的投资应该是支出收入与积蓄的1/3,留下2/3作应急之用。一个家庭若是为了孩子出国而倾尽全家的积蓄,是十分不可取的。

  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今天,大部分的父母都能够保证孩子的物质需要,却疏于对孩子心理的关注与引导。留学孩子相比普通孩子,更需要沟通与引导,所以建议家长一定要和孩子及时沟通,避免出现问题。如果真的出现了问题,应及时带孩子医治,以免错过更佳治疗期而致使病情加重。

大多数负笈海外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并想摆脱父母的约束。但是由于他们涉世未深,对生活难有周到的考虑。面对陌生的环境,一旦遇到现实和精神生活的难题时,他们会一筹莫展。初到国外,成年人都得有一个适应期,遑论孩子了。

出国后,孩子们首先遇到的是亲情不再。尽管还是和朋友、同学在一起,但过去曾经让他们厌烦和躲之不及的父母呵护一旦没有了,他们仍然会有失落感。其次,当遇到委屈和难以化解的心结时,他们无人倾诉。毕竟亲情是孩子们最后的感情归宿,过去唾手可得却不以为意,而今觉得弥足珍贵时又在地球的另一边。因此,给孩子以关怀和精神慰藉是首要做的事。通过视频和孩子保持联系,像过去那样关心孩子,引导他们与你分享他们生活中的喜与忧,重点就他们的难题提出你的处理办法。切记不可过度说一些思念或“呆不下去就回来”之类的话。

父母应该懂得一点“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的内涵,以帮助独自在海外的孩子。建议上百度搜索这个术语。由于这方面的内容很丰富,在这里很难阐述清楚,这就算留给你的“家庭作业”了。

帮助孩子从长着眼,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孩子的追求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出国前你们也许和孩子谈了很多事业、学业方面的愿景及规划,但是这些在抵达国外后不久就会起变化。你要掌握好这方面的变化,实时有效地引导他们从将来着眼,克服眼下的困难。安排生活离不开钱。但不加限制、无计划地给孩子提供金钱不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办法。这样做的结果极有可能使你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在这方面与孩子交流时,你一定要轻松,像他的朋友一样和他交谈。如果以家长式的谈话方式强制推行你的想法,结果会是一团糟——孩子在外,天高皇帝远,你还真掌控不了!

供参考。

性格外向的留学生也会患抑郁症

1、出国之后,之一个大变化,就是从一堆人,变成一个人。内向的人,不需要太多的强 *** ,来维持自己精神的清醒和心情的平和;而外向的人,在这种独立而孤单的环境下,会越发消沉,越发郁闷。平时在家阅读时,四顾无一人相陪。心情便从无聊,到焦急,再到无奈和孤独。

2、(1)沉默和孤寂,带来的是对生活的整体消极。由于生活长时间没有外界的 *** ,外向人的日常也变得无趣,平淡到有些痛苦。那么外向的人对自己生活的评价,就会变成“无聊,没有意义,沮丧”。

(2)再看身边的同学和“别人家的孩子”,都过得自在,出色。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也会负面化。 心情的混沌,信心的丧失,渐渐反映到作息不规律,日常习惯懒散。随着学习的劲头和动力的丧失,成绩也会下降。再恶性循环,怀疑自己能力,厌恶自己的生活。

3、(1)有一种激素,叫皮质醇 (cortisol) ,会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起到作用。皮质醇的分泌会预警我们的机体:来压力了,大家赶紧起来对抗。但是长期,高浓度的皮质素在人体的系统里,导致我们的神经长期紧绷。这会导致焦虑,抑郁,甚至心脏等重要器官衰竭。

(2)在面对压力时,外向人更容易调动自己的交感神经,让自己紧张起来。而内向的人似乎对于压力没有那么敏感。外向的人时常处在活泼,积极,能量充沛的状态中,便慢慢的在消耗自己的体力,心力,脑力。而在留学中的体现就是:外向的孩子,会努力尝试各种新鲜的事物,但是又对每一个事物的反馈都十分上心,紧张,焦虑。

4、我们太过习惯于外向性格在社交,学习生活上所占的优势。甚至外向的人自己,也很少关注自己的性格带来的负面印象。希望无论你的性格如何,成长经历如何,都要了解自己容易存在的风险。比如你天生体质就有鼻炎,自然会努力避免在满是灰尘空气中久留。你要是自知骨质较弱,也会让自己通过饮食也好,补剂也好,加强自己的骨骼。

那么了解自己的心性也是如此。明白自己的特征,了解强势弱势,为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才是上策。